【导语】以下是会员“egmri4634”收集的【精】矛盾论读后感(共3篇),供大家参阅。
【精】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优秀作文 篇1
《矛盾论》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仅帮忙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好处。那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好处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务必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必须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带给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状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务必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务必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但是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我,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一样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决定,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精】矛盾论读后感 篇2
《矛盾论》读后感
这次有机会阅读毛泽东的作品,之前一直没有读过,毛泽东是位伟人,想必他的作品也会很深刻、很有内涵。
对于世界,人们一直都有两种见解,一种就是形而上学,即是唯心的;另一种是辩证的,即是唯物的。这两种观点一直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世界是唯物的,是辩证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世界,这样才能正确的了解世界。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构成世界的元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且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我们应该学会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这样有利于正确的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有效的解决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系统。虽然矛盾诸多,但是矛盾是觉有特殊性的,事物不同,发展不同,具体的矛盾也不同,必须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事物是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事物发展,各个时期,主要矛盾不同,解决问题的着重点也不同。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著领导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党始终抓主要矛盾,都可以有效快速的解决矛盾,始终保证领导方向的正确。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著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所谓同一性。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著共性。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这表明,矛盾的结局并不是对抗的结局,即使没有对抗,矛盾也是一直存在着的,所以,矛盾的解决形式并不只有对抗,而对抗也只是矛盾的一种形式而已。
对于毛泽东的矛盾论,阅读之后确实有所收获,但是我水平有限,并不能从中读到更深刻的东西,即便如此,也让我收获颇多了。我想等我思想上升之后,我可以再读《矛盾论》,想必到时会有更大的收获。
【精】矛盾论读后感3000字 篇3
《矛盾论》读后感
说起伟人的著作名篇,总感觉太深奥、太抽象、太遥远,其实不然。就拿毛泽东的《矛盾论》来说,以前,听我父亲谈论的较多,说他们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从小时起读毛泽东的著作多。我则是在高中和大学时期知道了哲学中的矛盾概念,知道有《矛盾论》,但对其中的主要思想则知之甚少。今天读了《矛盾论》,细心地品味其中的精华,顿觉其辩证法的光辉对人生、对社会、对事物发展的精辟指导,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其方法论意义莫大精深。
一、辩证法是宇宙的最根本法则
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现实中,我们总不希望看到矛盾,不希望有矛盾是不现实不客观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二、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坚持和谐、全面发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重要论点和思想。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都不是孤立的,因此,在处理问题 1的过程中,只及其一,不及其余是错误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告诉我们
必须坚持“两点论”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这就是两点论。而一点论与此相反,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只看到一种矛盾情况或一个矛盾方面,而忽视甚至抹煞另一种矛盾情况或另一个矛盾方面。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否认了矛盾的存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起来,要抓住制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键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现实中,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和国家,万事万物,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学会弹钢琴,坚持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讲的“两手抓”和“两手都要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要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生,也是如此。不同课程要兼顾,知识与素质、能力综合,德、智、体、美要全面和谐发展。,找到学习重点,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点,坚持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全面素质和能力。
三、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注重从我做起
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正是坚持了这一思想,在中国革命时期,有利在抓住了世界革命的时机,充分学习外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坚持了自己工革命主张。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提出
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路线。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始终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国家发展和强大以及政治独立的根本。
在学习和工作中,无论做事还是做人,也必须坚持这一思想。凡是要多找自己的原因,少强调客观,解决问题首先在自己,在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搞好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键要从自身做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根本原因和动力。
四、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实际出发
《矛盾论》中指出了矛盾的普遍性,更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才能解决”。矛盾是发展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而我们党内的矛盾,还有人民内部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任何事情约不能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从国情、单位情况、个人自身条件和学情出发,不分具体条件的照抄照搬和墨守陈规于事于己都 是有害的。王明的照搬照搬苏联的革命道路,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将中国引向了繁荣富强、健康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校学习,也要分析专业的特点、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善于从矛盾发展变化中发现积极因素,乐观自信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了矛盾的运动是其存在形式,矛盾始终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也成为解决旧的矛盾的方式。恩格斯说:“运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还指出:“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论述了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是可以转化的。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要正视矛盾,不要惧怕矛盾,因为矛盾是普遍的,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有新的矛盾产生,同时会形成新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运动是其存在方式。因此要勇于接受挑战,增强克服矛盾、解决问题的信心。矛盾是发展运动的,可以克服的。要正确认识积极与消极、优势与劣势、进步与落后等问题,正确把握它们的转化规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劣势为优势,乐观、自信、阳光、积极,成为主导学习、生活、工作和生活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