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会员“dty716”收集的湖南考察报告读后感(共6篇),供大家赏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后感范文大全 篇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后感
第一篇
最近,有一个调查研究的工作任务要做。为此,我又重新查阅了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3月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份报告在中学时期便被老师推荐为调查报告的范本,今日读来依然风采不减。《报告》很长,但是逻辑清晰、亲切自然、说服力强。读完后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调研主题如何确定。笼统地说,调研要围绕你感兴趣的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确定。具体一点,就是。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时候调研的主题不一定只有一个,但是我们要根据矛盾的关联性,清晰地排出调研主题的主次顺序来。对于我们来说,虽然调研主题似乎领导已经确定,但是在具体调研的环节,还是要尽量突出一个主题,旁及及其问题的。调研主题确定了,就要围绕调研内容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的资料,调研活动具体的组织方案的拟定及抽调合适的人选等。
二是采取什么样的调研方法。社会调研的方法有很多,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现场调研。包括查阅资料、数据分析、软件模拟、电话抽样访谈等。另一类是现场调研。如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服务对象走访等。采取什么样的调研方法取决于你的调研相对方和调研主题,总的原则就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取最真实有效的信息。当然,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往往需要事后的评估确定,所以,调研的经验在这里便具有特殊的价值。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回到湖南老家,为了了解中国革命农民运动的阶段性情形,选取了有代表意义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县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主要采取“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的方法,再与自己以往的革命经验相比较分析,指出了在今后的革命道路中,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一样都是可以依靠的革命重要力量,最后得出中国共产党应当顺应历史潮流站出来领导他们的结论。
三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个案分析等等。
四是如何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写法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有的欣赏八股式的调研报告,现状、问题、分析、建议或结论逐一展开;有的习惯观点对比式的调研报告,通过的一定的情形下比较两种甚至几种观点的效果,结论立现;有的擅长案例分析式的调研报告,解剖麻雀,小中见大,偏中概全,建议往往很有针对性;有的追求反证式的调研报告,开篇提一个相反的论点,通过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层层反驳得以立论。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调研报告范文,既有观点对比,又有案例分析,还有逻辑归纳,在我看来是一篇比较综合的写法,说实话不易模仿,但是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也足以借鉴应用了。第二篇
毛泽东同志1927年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它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此文分为八个部分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二,组织起来
三,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四,“糟得很”和“好得很”
五,所谓“过分”的问题
六,所谓“痞子运动”
七,革命先锋
八,十四件大事
他及时提出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肯定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指明了发向。广大农民必须组织起来齐力攻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和乡村的恶劣习惯。要正确认识到农民的举动是正确的,所谓的“糟得很”,所谓“过分”,再所谓“痞子运动”都是封建势力在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用来扰乱民心的,“好得很”才是农民及其革命派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超人天才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农村阶级状况,指出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富占百分之十。贫农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是成就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事实表明农民运动暴风急雨,横扫封资帝,势不可挡,革命者称“好得很”,反动势力则说“遭得很”,两者绝然不同的观点,区分革命与反动势力的界限。用这事实批判了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续后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经过长期的斗争,艰苦卓越的战术战争,终于搬走了帝、封、资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土地改革中,坚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孤立地主的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依靠这支主力军夺取了胜利,直到现在,党中央仍以三农的工作重中之重建设新农村。
第三篇
毛泽东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农民所占人数最多。1927年他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毛泽东为了革命花了很多心思对农民进行了深入调查,深入了解农民的思想,把广大农民组支起来进行农村大革命。毛泽东又利用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和当时土地都被地主所占有的矛盾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这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矛盾而且还深得人心,为以后的革命积累了力量。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通过细心的观察研究提出了要做的十四件大事分别是,件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政治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倒都团、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普及政治宣传、农民诸禁、清匪、废苛捐、文化运动、合作社运动、修道路、修塘坝。我感觉这些就是为了废除封建迷信,统一一下农民思想,发展经济和后来土地革命的雏形及公社化运动的雏形。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十分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顺应了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可见毛泽东很有独特的见解和长远目光。
第四篇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后感 篇2
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感
读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我感触颇深。让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就必须牢牢依靠和发动广大的农民。这是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的,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意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只有我们的主席毛泽东认识到。故而在国民革命时期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民运动。
北伐战争期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使农民运动达到了高潮,其中以湖南农运的发展最为猛烈。但是农民运动遭到了各方的责难,毛泽东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为了这个目的,毛泽东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并写了这一篇报告。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一九二七年春夏国民党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清党运动”和反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产党的这个弱点。
近代中国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后最凄惨的就是数亿的小农。在不断的社会灾害和国际列强的压迫下,市场竞争中的小农们永远都是最没有实力的一方,他们不断地被挤压,贫困的程度越来越高。在竞争中,不少的有产者变成了无产者,过着赤贫的日子。财富不断地向着少数高垄断阶层汇聚,越来越多的人占有着越来越少的财富。加上连年的战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他们希望改变现状,过上好日子的欲望是最强烈的,态度是最坚决的。如果要产生社会变革,他们无疑将是最坚定、最有力的推动变革的力量。因为他们已经接近一无所有了。
只有团结和领导农民中最贫困的这部分人,拉拢那些在革命中也会获得好处的人们,争取和革命对象有矛盾,有过节的人们的支持与认可,获得与事件无关的人们的同情或默许,才能建立一个最大程度上孤立敌人的,对自己有利的形势。这样的革命,这样的斗争才是可以获胜的斗争——在人数上、在道义上占了优势。道理就是多与少。
同时在对敌人的打击上,是要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深层次的。对于这样一种要推翻一种绵延了几千年的少数人占有多数财富,少数人拥有权力的社会,建立一个平均分配财富,人人都有权力,平等自由的大众的社会,为这个理想所奋斗的人们,对于旧体制没有极大的冲击力、破坏力是不可能实现目的的。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易做文解,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主席的这份报告对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在湖南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研究。从而用事实驳斥了当时党内对农民运动的轻视的问题,甚至抛弃农民这个重要的同盟军,揭示了农民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解放的积极参与者。认为农民运动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的面前受他们的检
验而决定弃取。”农民并不是被动受他人支使而是自发的起来解放自己,不是受别人弃取,而是检验弃取别人。自古以来民心向背是决定胜败的决定因素。毛主席这份报告的论断在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得到了验证。
这份报告是毛主席深入实际的反映,它细致入微的真实反映了农民运动的方方面面。小到农会对鸡鸭猪牛的处理,大到农会对当地政权的掌握,有贴近农民生活的口语讲述,有各个阶层话语行动的生动描述,有各方面对农民运动的态度看法,有从实际中调查列举出的农民运动所做出的大事。处处用事实说话,由表及里反映出农民运动所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旗帜鲜明的支持农民运动。“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民变动。??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量变积累到了质变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个崭新的飞跃,非得翻天覆地不可,否则无以新陈代谢。这是农民革命的成功之处,取得了胜利,为北伐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虽然这篇文章对那些责难者进行了批判,但我认为湖南农民运动中有些做法太过偏激,存在着“左”的倾向。如“十四件大事”中的在政治上打击地主,使“那劣绅不知何日要戴高帽子,每日在家放心不下,坐卧不安”,我认为 这样的审判和裁决中间夹杂着白色恐怖这就太过了。故我认为当时湖南农村的真实情况只是封建农民阶级打到封建地主阶级,是一个没有明确法律制度的特权阶级代替另一个有法律制度的特权阶级,从实质上讲与所谓的“共产主义”毫无联系,其实还是没有走出封建的圈子。在农民运动中,忽略中间阶层的利益,出现“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口号以及一些“左”倾幼稚的做法,这些都不利于团结更广泛的群众参加革命。
我认为这份报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使我们真正懂得农民是革命的最主要的同盟军。它也是今后领导农民革命的基本纲领,确定了农民也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体现了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论什么问题只要深入群众中去就不会成为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我想对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任有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指导我们更好的建设新型社会主义。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后感 篇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后感
-- 数计柯有华
87年前,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写下了这篇著作。虽然时间离我们这一代人过于久远,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与目光之远大.往后的历史证明,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如果想要取得最终民主革命的胜利,必须发动广大农民阶级的力量.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无法解救当时动荡的中国的.1927年,正值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期间.农民运动也轰轰烈烈的在全中国开展了起来.由广东渐渐推向全国17个省,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915万的农民成为了协会的会员.几万万的农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出路,都个个揭竿而起,加入农民协会,将一个个土豪劣绅打倒在地,改变了几千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辛亥革命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发动起农民阶级的力量,导致最后只能向袁世凯妥协.但农民运动一旦发起,就会如同星星之火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燃烧向全中国.当时以湖南农民运动最为迅猛,故毛泽东将调研的对象选择在了自己的故乡湖南.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为了这个目的,毛泽东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并写了这一篇报告。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读完这篇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感受: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的真理。在文中毛泽东把农民分成富农、中农、贫农,其中贫农又分赤贫、次贫,并且分析各阶层的革命性质,指出贫农是革命中坚力量。这不是没有依据的,报告给出数据与分析:据长沙的调查,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
二.“糟的很”还是“好的很”,“痞子”还是“革命先锋”,毛泽东透彻的看到了当时地主
阶级会对农民当家的不满。“枪杆里出政权”是当时毛泽东对于当时中国的至理名言。唯有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方可打破一切旧秩序,建立起美好的未来。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来讲,虽然远离了那个战乱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应当学习当时毛泽东的大魄力。敢于用“铁与血”去挑战固有的腐朽不堪的东西,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新世界。
三.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再发动群众,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革命热情。几千年来的压
迫,让百分之七十的农民积攒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充分将马克思主义与阶级思想相结合,给予农民更大的自主行动权,方可最大限度的调用农民的革命热情,用暴力推翻地主阶级,获取革命胜利。
四,当时要领导革命,必须要有眼光,有追求,有志向,还要有头脑,有谋略,有思想,有定力。不因为一点点小小的困难而退缩,不因为一点点小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立场。要亲身去感受底层人物的想法,看透时代发展的潮流,分析各种道路的可行性,有勇气打破现有的一切旧秩序,敢于创造新的社会秩序。
这篇文章,对当时不赞同农民运动的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但是当时湖南农民的做法也过于偏激,不是很好。“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动不动捉人戴高帽子游乡”,一些农民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竟在乡村造成一种恐怖现象。此种做法其实只是一个特权阶级代替了另一个特权阶级为所欲为,尚没有走出封建的圈子。若对于所有“地主乡绅”,不分好坏,一棒子全部打倒,多少也有一点过分。(“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即使曾经处于剥削阶级的地主乡绅阶级,被 一个个农民打倒之后,依然还是有可以改过的机会。如此限制他们加入农民协会,就丧失了这部分人对于农民运动的支持。因此,我觉得可以接受这批地主乡绅的改过,降低他们加入农民协会的门槛。
总而言之,这篇著作极大的反应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当时农民运动的深刻认识。我想可以对今天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巨大作用,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也有巨大指导作用。
(字数:1739)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读后感 篇4
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体会
小教121王盼盼
读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我的感受颇深。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我们都知道农业是中国几千年以来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所以,农民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此紧紧相随的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船利炮的烘击下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轨道,在这个社会里,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另外农民还要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奴役。在这个时代,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济的剥削、政治的压迫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精神越来越萎靡,处于水深火热的他们除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革命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出路,于是从北伐战争以后,由广东开始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收到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权。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就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他们为了迁就国民党,使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另一种机会主义观点是以张国熹为代表的左倾主义观点。毛泽东为了解决这一关键的革命问题,驳斥党内外反对农民运动的责难,始终坚持站在农民的前头领导他们的正确路线,于是就写成了这篇光辉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有很多人说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糕透了。但是,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狗急了还会跳墙,农民的这些举动完全是被劣绅、地主们逼出来的,是社会的残酷、无情逼迫了农民,他们有太多难以言语的无奈。那些地主、军阀、劣绅早些年历来凭借势力、权力压榨、践踏着农民,农民才会有这么大的反抗,所以我认为这算不得打压,只是一种权力的逆转,当权力、财富在地主手上时,农民们没有资本来进行正当防卫,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农民开始有了人身的自由,开始有了基本权利。虽然并非每个地主都是无恶不赦的,但是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俄国的十月革命,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在这条革命道路上的主体始终是农民,所以注定了农民会推翻地主。毛泽东也这样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画绣花,温良恭俭让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革命就是暴动。所以这种暴动是情有可原的。在农民运动中,一项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也是那些被地主们压榨的最久的贫农,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但其实想想也在情理之中,长期的经济压迫使他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即使农民运动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他们穷的只剩下跟着共产党为自己争夺权力的勇气。
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证明了伟大的毛主席在当时的英明和果敢,也证明了当时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路线是如此的正确。关注当今眼下的社会,由于城乡、区域贫富差距巨大,依然还有很多农民背井离乡,被迫奔走于各个大城市的角角落落,为的就是供得起自家的孩子读的起书,为的就是自家的父母生病时有钱就医,为的就是不用每天都啃馒头。农民永远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为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农民的医保等问题已经步入正轨,但是他们很多方面依然得不到保障。国家综合国力在提高,国家经济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就医难,就学难,买房难等困难仍赤裸裸的摆在我们的面前,尤其是农民的面前。但是,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党和政府会扛起责任让我们中国变得越来越好的。
湖南考察报告读后感 篇5
近日,我读了一篇关于湖南考察报告的文章,深受启发。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湖南省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从多个角度对湖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湖南省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了湖南省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湖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章中提到,湖南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中已经跃居前列。这与湖南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密不可分。湖南省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落户湖南省,推动了湖南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湖南省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合作,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推动了湖南省的对外开放。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湖南省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湖南省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湖南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中提到,湖南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强对湖南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湖南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此外,湖南省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广湖南省的文化艺术,增强了湖南省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湖南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湖南省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中提到,湖南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湖南省存在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地区。此外,湖南省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湖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湖南省政府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湖南省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湖南省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湖南省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湖南省在环境保护方面还需要加强工作,推动湖南省的可持续发展。我相信,在湖南省政府和全体湖南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湖南省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湖南、深圳考察报告 篇6
深圳购物中心考察报告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购物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它是立体的了。深圳购物中心也是随着深圳人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而出现的。
深圳购物中心历史追溯
“所谓‘摩尔’,就是集吃喝玩乐购买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场所。”有着“中国摩尔第一人”之称的铜锣湾购物广场董事长陈智如是说。
伴随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人口的不断增加,深圳商业发生了变化:传统百货风光不再,大型超市和复合百货成为深圳商业的主流业态。然而,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化,他们在购物的同时,还希望在餐饮、娱乐、休闲等方面得到满足。
太阳广场是其中较早也较为成功的一个:于1999年11月开业的太阳广场,营业面积近6万平方米,包罗了休闲、娱乐、餐饮及购物等多种功能,经营组合中有百货商场、超市、餐厅,其功能与摩尔接近。虽未提出摩尔概念,但就其功能和规模而言,可以认为,太阳广场是深圳摩尔经营的较早探索者。
在深圳,最早提出摩尔概念并付诸实施的是铜锣湾广场:2001年1月,以铜锣湾百货为主力店的铜锣湾广场以美式ShoppingMall业态现身华强北商业区,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是全国首家ShoppingMall,第二年华侨城铜锣湾广场开张。
中信城市广场的出现,则标志着深圳摩尔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规模更大、功能更全,业态更加成熟。中信采取“只租不售,统一管理”的招商方式,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著名商家的进驻,中信城市广场成为华南地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观光、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都市型ShoppingMall。2004年11月,人民南面积12万平方米的金光华广场开业,500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金光华广场集购物、休闲、娱乐、LOOKS潮流于一体,是形态成熟的一个ShoppingMall,伴随着其开业,重振人民南老商业区的重任也由其担当起来。
随后,2004年12月开业的华润万象城,由华润集团投资,集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拥有6层商用楼面,近300个大小不
一、功能不同的独立店铺。有四个主力店ReEL时尚生活百货、嘉禾电影城、O'le超级市场、“冰纷万象”滑冰场以及6个次主力店,餐饮、家电以及国际品牌服饰等一批商户也陆续进驻。
深圳三大购物中心比较
购物中心占据了城市的主要空间,同时代表着经营者的思想、追求,这种精神内涵通过每天的运作散发出来,使其在出售商品之外有更多的有创意的活动,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的愉悦,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丽。
让我们先来看深圳三大购物中心各自的“家底”。从这些比较中,或能明白其各自代表着的精神内涵。
给三大购物中心提个醒
考察深圳购物中心的前景,以下几个关键词,关系着其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再此,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分析,给深圳目前的三大购物中心提个醒。
地铁:三大购物中心都与地铁亲密接触,地铁会为购物中心带来滚滚的人流,增加了购物中心的辐射半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地铁在带来人流的同时,也会将人流带走。
百货业:深圳几家大的百货公司因起步早,占据着城市的核心地位,有着成熟的消费群体,良好的人脉关系,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大量的人才储备,并且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当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这两类商业同处某繁华地段,功能的重叠与浪费将或造成一方繁荣、一方冷清,或将两败俱伤。因此,百货业的雄踞,对新生的购物中心仍然是一个“威胁”。
容量:大型商场的存在必需有巨大的人流支撑,据称上海要80万人才能养活一个大型商场(按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深圳人即使是购买力强,推算也要50万人。深圳有1000万人口,20个大型商场就够了。可以预见,购物中心必将出现竞争惨烈的状况。
竞争:雨后春笋般的购物中心正在涌现,据了解,深圳市内今明年即将出现中心区的怡景中心城、星河、晶岛三家购物中心,南山的花园城、保利城、欧洲城、益田假日等购物中心,加之龙岗的五洲风情等,近10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势必削弱公众对于现有购物中心的关注度,分流有限的消费者。
营运管理:在国外,商场大都是由专业零售商投资;在中国,商场则大多是由房地产公司投资。两种投资的利益取向是不同的。专业零售商投资的商场,体现“三统一”——统一产权、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各种行业、业态的店铺按一定比例配备。不要为了达到销售、租赁目的,迎合客户购买力,将商场分割成“豆腐块”,致使产权肢解、各自为政、难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