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 带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对实际应用的理解,认识到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而拓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并通过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学生应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要处于主动积极状态,通过认真观察、实践和思考来理解物理现象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他们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要求不同能力和情况的学生进行教学,耐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思维。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践的地位。
初中物理的教学应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演示和实验,学生能够对物理事实有具体和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演示和学生实践。
(三) 必须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学必须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学生探究和求实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则要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呈现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强化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四) 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