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热心网友“yena”收集的盲山观后感(共6篇),以供借鉴。
盲山观后感 篇1
电影盲山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的辛酸历程,观后令人扼腕叹息。众所周知,我们这个国家每年发生的拐卖妇女案件不在少数,从宏观上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冰冷而悲惨的数字。倘若从微观上看,我们得到的则远不止此,除了由于被拐卖而造成的家庭惨剧外,更重要的是从这一例例鲜活的案件中所折射出的一系列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与我们这片国土上的无知与漠视,苍白与虚实。为此,我将以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把自己从影片中得来的问题与思考一一解析之,作为观后的教益。
首先是大学教育问题,我们的大学在养猪,圈进圈的猪越来越多,走出去被卖掉的当然也屡见不鲜。我想说的是,一个学生,如果念了四年大学,没有形成一个自我的理性思考的价值体系,没有具备将所学结合实际转化为物质功用的能力,没有养成一些终生受益的习惯,铸就一个走向未来的目标理想,那么,在他被贴上大学毕业生的标签,走出校门的时候,就有人来“称斤计量,然后麻利地将他卖掉,牲口可以被卖来买去,人当然也可以。只是很多时候,他浑然不觉。
其次是基层民主自治问题,实行民主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所以当外国佬攻击我们的民主制度时,我们就会说那是民主程度问题,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国的行政单位最低是乡镇一级,具体到村里我们实行的是村民自治,人民当家做主嘛。与村民的直接民主相形之下,乡镇以上的间接民主实行起来要容易得多,这里有体制内的因素。至于村民自治,问题就要复杂得多,我就亲眼见过村民捣毁投票箱继而被防暴警察暴打的场景,还曾看到过“穷村干部没人当,富村干部抢着当”的奇特现象,个中原因,不再赘述。电影盲山中的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几个人到德贵家收养猪费,徳贵娘表示没养猪,收费的人说这是村主任的规定,后来德贵家乖乖交了钱,收费的人得意洋洋的说道,对付女人就像我们收费,得来硬的。由此可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习俗褊狭的地区实行民主何其不易。其实,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又何尝不是“居大不易”呢,君不见村民选举贿选成风,选前到处活动,选后到处挖空。。。。。。我一直相信,穷人只能做穷人的主,做不了富人的主,凡人只能做凡人的主,做不了精英的主,到哪儿都一样,所以多数人与少数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再次是普法问题,我们知道道德的约束力是有限的,仅靠道德行不通,还要以法律为准绳,两者相辅相成。在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法律所覆盖不到的盲区,在这样的地方,世俗的影响凌驾于法律的威严之上。当然,他们可能是由于不懂法,这与那些知法犯法,有法不依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既是国策就应该强力地推行下去,使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继而融入他们的生活,在给他们带去致富讯息的同时,也要坚定不移的向他们传递法律的声音。这样,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使知法者守法,无知者学法懂法,使民众普遍的拥有了敬畏感。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使民众和我们的政府在处理日常纠纷琐事,解决公共问题时,遵循的是法律思维,而不是褊狭的习俗,固守的传统,无知的蛮横,权利的倾轧,肆意的欺瞒,暴力的执法。。。。。贝卡利亚曾经说过,刑法的本质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因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应是时时唱响的口号,而是必须不折不扣加以贯彻执行的利斧,这样,我们的民众才可以看到希望。一个没有敬畏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希望这种敬畏感源自于人们所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与常识,而法律正应该是这两者的体现。
世上一切没有绝对的,人也只能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这是我写完这些东西后的最终感触
电影盲山影评 篇2
这难以说是一篇成型的观后感只不过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盲山》是解禁了的片子。当初被禁是因为触及了社会的敏感问题,有损社会主义形象。通俗点说就是因为它揭短了,所以不让放映。他的前一部作品《盲井》同样是因此遭禁。导演l李杨说:“我只是希望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冷静观察,像是在用一把手术刀把流脓的疮口剖开,虽然说在揭短,也很残酷,但总比粉饰好。”我喜欢这种现实的记录。
《盲山》讲的是女大学生白雪梅受骗以7000元而被卖入偏僻山村充当传宗接代的工具。结局是两个版本。海外上映的是白雪梅是趁黄德贵洗头的时候砍死了他,而后被判处死刑。另一个是白雪没被公安解救。不用讨论哪个结局更真实,因为他们都真实。导演李杨表示,“以前在电视上看见一条新闻,一个女孩被拐卖到山村,为了逃出来而杀了她的‘丈夫’,最后被判处死刑,这个新闻令他感到很震憾”。另一个就看起来比较欣慰些,毕竟很努力的去解救了。可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令我心痛的是白雪梅一样被拐卖的陈春丽因为割舍不下两个孩子而选择留下。他因循守旧的思想:“反正也嫁不出去了,生活就是这样子的顾得了那头顾不了这头。”她的悲哀的天然母性,狭隘思想最终把它牵绊在盲山里。
可以说村民是野蛮的。因为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落后,教育落后,经济落后,什么都落后,只有女儿嫁出,没有媳妇娶进。在他们思想里,传宗接代,那是大事!所以只好东借西借凑钱买媳妇。有人买就有人卖。于是拐卖妇女就应运而生。虽国家有明文法律规定这是违法的。可黄德贵说:“谁家的媳妇不是买来的,我花7000块钱呢,你要是跑了7000快谁还我!”那是7000啊!或许村名半生都挣不出这些钱,所以每回白雪梅要跑,都要拼命追,不仅黄家追,整村村名都一起追。因为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
如果说村民是因为文化素质低而情有可原,那么罪不容诛的就是那些有点“文化”的人。那西装笔挺的人贩子干这种丧尽天良买卖,穿着制服的邮差默然收过雪梅的信后转身交给黄德贵,还吐出:“明白,你也不容易。”没养猪也要收费的收费员看着雪梅可哭喊求救哼出:“这是家里的事,我关不上。你狗日的艳福不浅。”黄德贵的弟弟黄德城介绍自己说:“道德的德,诚信的城。”答应帮助雪梅的的也只不过是满足生理上的欲望。这些受过教育披着羊皮的狼,比那些愚昧的村名更加令人、唾弃!盲山,我想盲的不仅仅是落后山区的村民更是那些假面的文化人!
盲山观后感 篇3
电影盲山反映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某女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被人贩子拐卖到陕北农村的悲剧故事,影片画面真实,情节写实,给人的感叹厚实,基本上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村落后的原生态面貌。
看了网友的评论,有的骂那个代课老师是孱头,有的骂邮递员不是玩意,有的骂村委会主任不是东西,有的骂解救的四川警察和当地警察不是东西,有的骂买主黄德贵一家愚昧该死,还有的骂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不是玩意,有的骂山村零售店的店主色胆包天,甚至还有网友骂主角白雪梅无知且无用。
我认为这些指责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造成白雪梅最后走投无路,杀掉买主黄德贵的不是白雪梅,而是这个社会,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和政府的不作为。
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城市的发达和农村的落后形成巨大的反差,于是农村娶不上媳妇也就成为那个时代的必然,于是买卖妇女的不法勾当大行其道。所以单纯指责农村人怎么愚昧落后是不地道的。
政府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比如那个交警,白雪梅向他喊“救命”,这丫居然轻描淡写地说家务事别在大街上吵、别阻碍交通;还有四川来的2个解救警察,完全可以以阻碍公务的名义鸣枪示警,对打砸分子可以紧急处置,可他们居然选择屈服;还有警察办案居然要收解救费;还有农村基层的村委会完全是胳膊肘向内拐,那个村主任则完全是一副土皇帝的做派。
另外还有白雪梅自身的问题,第一,她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轻易就相信了人贩子的鬼话;第二,她跑到镇上去后,急于坐车逃跑,而不是向当地警方求助。
剧中所有的人似乎都麻木不仁,但唯一的亮点是李青云这个4年级的农村娃,他为白雪梅寄出了求救信,这和那个麻木不仁的邮递员形成鲜明对比,也和他先前的代课老师黄德诚的龌龊胆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他是剧中唯一的亮点,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正义。
所以,白雪梅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要想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唯有真正落实民主与法制,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否则,这样的悲剧会永远存在、阴魂不散。
盲羊读后感 篇4
《盲羊》读后感
古子矜
丁丁为了等自己的弟弟"当当",每天都在路口坐着。奶奶怎么叫,他都不回去,只好把饭菜送到了路口。终于有一天,丁丁等不住了,他踏上了一列西去的火车,被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丁丁每天都帮那对夫妻放羊,每只羊都和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尤其是一只瞎眼羊,他们成了一对能用心去沟通的好朋友。
可是,离别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的到来,那一天,全村的人都去给丁丁送行。而那只瞎眼羊,也一直听着铃铛的声音跟着丁丁,结果却换来了捂着铃铛,泪流满面的他。丁丁知道,他不可能永远留在那里,他要去找他的弟弟"当当",所以他只能忍痛离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就是丁丁冒险去寻找跌落的瞎眼羊,在野狼出没的桦树林里,丁丁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保护了瞎眼羊,让他们没有受到野狼的任何伤害。那一晚,也让丁丁和瞎眼羊的友谊更深厚了。
丁丁虽然是傻子,但他寻找弟弟时的坚持,面对野狼时的勇气,以及他和瞎眼羊的友谊,都是无人能比的。他的智商虽不高,情商却很高,我们应该尊重他,学习他的优点,而不是嘲笑他的缺陷。
我想究竟是什么支撑他面对危险无所畏惧,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呢?也许,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爱吧!
《盲羊》读后感
董佳琪
在当当走失后的第五天,丁丁就踏上了寻找弟弟的旅程,最初几天,他成日成夜地守在路口等弟弟,他的等待十分固执,就连奶奶也劝不回他。第五天晚上,丁丁为了出村寻找弟弟,坐上了一辆西去的火车。他一个傻子竟然为了弟弟离家出走,这是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换了我,我就不会这样做。
丁丁下了火车后,被好心的盘锁夫妇收留了,他们对丁丁很好,这样的善心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盘锁夫妇还把家里的一群羊交给他放养,告诉他这样可以积攒寻找弟弟的盘缠。天性的单纯和善良,使他与羊群之间产生了一系列亦幻亦真的故事,尤其是和一只瞎眼山羊之间神秘而充满灵性的交流,丁丁的铃铛一响,瞎眼羊就一边走一边听铃铛声,它要一时听不见铃铛声,就会慌忙冲着天空"咩咩咩"地叫起来。
丁丁与弟弟之间的重情重义和发生在丁丁身上的事情都带给我灵魂深处的感动和启迪。
山子的一家观后感 篇5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山子的一家观后感!
英国王子查尔斯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就是责任。
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那里除了碧水青山就是云雾缭绕。没有平坦宽阔的公路,也没有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车辆,没有城市里一闪一闪的霓虹灯,更没有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正是这块贫穷的土地铸就了他的担当与坚强。
他是个年仅10岁的男孩,他的母亲有精神障碍,时好时坏,但他并不以母亲为累赘。为了母亲的病,他的哥们帮他去“拿”书。被父亲知道后痛打一顿,那时他体会到了再穷也要干正事、走正道。但在一次事故中,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别人。儿子用一堆黄土送走了父亲。从此,他那稚嫩的肩上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因为母亲,他不惜去工地拆钢筋,去田野捉蝎子……
他就是山子,他的名字平凡而伟大,他教会我坚强和责任。
我至今没有忘记那天黑了我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到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却为坚守岗位站着哭,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责任的存在是上苍留给是人的一种考应验。许多人通不过这种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感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失,但他们死了也还会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使他们美丽。
责任不只应该该是我们人应具备的品质,责任使我们的境界变的可爱。
山子的一家观后感 篇6
今天下午,我们在礼堂观看了《山子的一家》这部电影。
刚开始的时候,礼堂里人声鼎沸,但随着电影情节的层层推进,我们都变得安静起来,完全被主人公山子的动人故事吸引住了。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住着许多贫困的人家,李友学家就是这样的一户人家。李友学的儿子叫李秋山,大家都亲切的唤他为山子,山子的爸爸农闲时以拾破烂补贴家用,妈妈有精神病。爸爸在山子生日那天为了不让别人受伤而被倒冲下来的三轮车撞下山崖,坠崖身亡。从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十岁出头的山子身上,山子和三奶奶一起照顾妈妈。为了挣钱给妈妈买药,山子放学后去捉虫子拿回家喂鸡,周末就去街上卖鸡蛋、草帽,他还不顾被蜇伤捉蝎子卖,拾破烂卖,甚至不顾刮伤、砸伤拔钢筋去卖钱。山子一心为了妈妈,可辛辛苦苦攒够了钱给妈妈买来昂贵的药让她吃时,妈妈的病犯了,她把药瓶打碎,把药全踩在地下,山子绝望地央求着妈妈……经过千磨万难,在镇长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妈妈住进了福利院,山子也正常上学,最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他梦寐以求的医科大学。
看着电影,我多次落泪。像山子这么大的孩子,本该是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是山子却用瘦弱的肩膀和稚嫩的双手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他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他受尽委屈,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山子被蜈蚣蝎子蜇、被钢筋刮伤、被别人欺负,妈妈一发病还对山子发脾气,但山子没有丝毫怨言……为什么他能这样?为什么?是为了妈妈能好起来呀!多孝顺的孩子呀,多懂事的孩子呀!
山子这样悲惨的遭遇都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山子顽强奋斗的精神也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我们都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是小公主、小公子,从小娇生惯养,脏活、重活都有父母包办,我们却什么都不曾做过。有时候我们还顶撞父母,不听他们的话,给他们惹许多大大小小的麻烦事,让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现在想起来,我们真是不懂事,不应该这样对待父母呀!
人的一生,光阴短暂、生命脆弱,但只要有爱,我们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看过电影,我从山子身上学到了坚强、孝心,我以后也会勇敢坚强地生活,好好孝顺父母家人,用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