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网友“luancongchenyuan”整理的【精】复兴之路3观后感(共13篇),欢迎参阅。
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 篇1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为这个国家而骄傲,为这个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今天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今天的主题是“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到现代化的中国,步步经历了从困难到胜利的过程,无论是战争时期的流血牺牲还是和平年代的经济竞争,中国都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我们是个勇敢自强的民族,所有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唯独坚挺不拔的精神不能失去,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后来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30年,到了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无论从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我国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型大国,再也不会像旧社会那样受人欺辱了,我们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挺拔的站起来了。“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即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时期的爱国精神也已发扬的如此广泛,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复兴之路》的展览,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500字作文 篇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观复兴之路有感 篇3
在观看过《复兴之路之峥嵘岁月》和《复兴之路之继往开来》后感触颇深,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其所有的光和热,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新中国的历史,让中国从一个饱受欺凌的民族变成了如今这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告诉了全世界人民,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不再是“沉睡的狮子”。
特别是观看了《复兴之路之峥嵘岁月》之后,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内涵。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寻找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们寻求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了新中国的统一,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先进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在首都北京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共和国第一任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建设新中国视为己任,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终于寻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建国以来,党始终坚持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使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复兴之路之继往开来》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自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代赋予我们庄严神圣的使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民主形式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丰富。
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而开辟的民族复兴之路。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要谨记所说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对于有着一个灿烂文明民族今天是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经历苦难的民族才更加懂得重新奋起的意义。回首过去,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事实有力地证明:只有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主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基本经验,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觉的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息。因为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只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马克思主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光辉,我们坚信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4
这两天我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复兴之路》。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党的艰辛历史。
这部纪录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奋起战争,艰辛争取自由,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巨变,使我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这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正资产阶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稳前进,中国却在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统治下趋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压迫严重。
一时间,中国的前途与出路令人担忧。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变化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经多次经受过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从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重重难关,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激动地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难道有一个国家遭受过中国这样的耻辱吗?看到现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中国能够在国际上保持高速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经过许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希望明天的祖国会更美好!
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作文 篇5
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
片中的解说词说到:上海浦东:今天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贸易区,它像一只头雁,带动着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共同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它被宣布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1992年,浦东开发的战略目标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部署一个城市经济建设工作。从此,这个中国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浦东开发区和许多同样发端于1992年的经济事件一道成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中国全力起飞的写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宝钢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王均瑶在浙江创办国内首家包机公司,被誉为“胆大包天”。刘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团,这是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王选在北京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他领导的北大方正集团成为推动信息化的先行者„„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和实践,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启了一段新的奋斗征途,获得了充分自信的中国人站在了新世纪新阶段的起跑线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薪火相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中国的复兴之路该如何走下去,我们该如何使复兴之路更加平坦?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思考的问题。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给我们留下了痛,但也留下了教训,那就是“保护自然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2000年SARS来袭给我们留下了痛,但也留下了教训,那就是“珍爱生命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等等。这些都未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经验教训,保证我们沿着复兴之路走下去。
我们的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这也造就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性。复兴之路不是一条平坦通顺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坎坷与泥泞,但是我们的民族依然走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我们伟大的民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这已表明我们这一代好好学习才是复兴中国之路的保障。所以说,中国的复兴之路掌握在我们手中,中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手中。完善自我,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
关于复兴之路的观后感1000字作文 篇6
作者 奉节电厂 潘登 锅炉维护工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部《复兴之路》为我们呈现了这40年来,在全国劳苦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进程,使我深受感触。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古人讲,天道酬勤,春华秋实。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之快、成果之显著震撼全世界。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俄国的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在此基础上,中国坚持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份理想信念如泰山屹立于心中,从未怀疑,从不动摇。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各方面体制弊端,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13亿多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处于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我们的发展和繁荣对整个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责任。
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正值两个百年目标关键时期,在脱贫、小康和现代化的节点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600字范文 篇7
我看了《复兴之路》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站起来,努力奋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为古代中国有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和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而自豪;我们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我们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们更为现在中国的崛起而感奋……
祖国的辉煌要从四大发明说起: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发现天然磁石有吸铁和指南北的特征。他们利用磁石的特征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材料来造纸,并不断改进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活字印刷:它不但比手工重复抄写要快捷,而且还不容易出错。但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缺点,费工费时。到了北宋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有使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火药:早在秦汉时代时期,人们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炼丹,在偶然发生的爆炸得到启示,再经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火药的配方。
我国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给农民耕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政策,深受农民欢迎。辽宁大连河县光明山公社一位农民承包了一块农田,当年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都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老百姓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还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这片辽阔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继续努力,让我们的新中国更加繁荣多彩吧!
【精】复兴之路3观后感 篇8
观“复兴之路”有感
“复兴之路”政教片,讲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直到现在170年来;为了一个不变的目标——复兴中华,整个中华民族所走过的迢迢路程。
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帝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起,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傀儡与工具。一个渴望变革的声音在中华大地变得越来越响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彻底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然而,同此前一些革命事件一样。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整个中华民族还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带给自己真正实惠与自由的道路。这条路在那里?人们在寻找,在探索,在期待。
正如片中所言“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随着1919年5月4日一场革命的爆发,中国的革命进程正式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一盏帮助能通往最终胜利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列主义的引导下,在大革命遭遇到严重的挫折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决定走武装革命的路线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了”。也就有了毛泽东那句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与围剿非但没有打垮共产党人的武装反而让共产党人在这其中越挫越勇,其后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也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上激动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中国的人民摧毁了一直压在自己身上的三座大山,从此站了起来,)过上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新民主主义时
期革命人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主要敌人形象的比喻为三座大山
然而,在新的形势与任务要求下。仅仅完成“民作解放”这个任务是明显不够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解放战争结束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经济建设的规划(其中,土地革命既是一项推动革命进程的政策,也是一项解放生产力的重大举措,这在当时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一大半以上的中国而言其政治意义与现实中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从1949年10月1日,到今日,为了新中国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全体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联合国恢复中国席位,“两弹一星”,98抗洪,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成功抗击非典,08年众志成城救援汶川,2003年实现载人航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以及人均寿命的大幅度提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今年的“十二五规划”,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在的工业化国家,从人均8美元的年生产总值到如今突破2000美元。回顾这些我们所已经取得的令人激动的成就,我们必须看到,这一切喜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各代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与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挫折(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但也在党中央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挺了过去。而且我们还在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形成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每一次思想的大总结与飞升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国家建设的负责任态度和先进性的体现。一个善于总结和改错的政党,他的前进动力是无尽的。
诞生于旧中国,秉持着马列主义,带领中华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人民的全面解放,在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新的时代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自己不会畏惧任何困难。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9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500字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归来,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复兴之路”透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种种探索,展示中华民族近170年复兴之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个性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获得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
作为图书馆员的我,我十分关注这次展览中珍贵的文献。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结束。《时局图》深刻地、形象地展示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让中华民族有了新的选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书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崛起,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那里的一件件文献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复兴之路。
这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此刻我们面前。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青年党员,在我们的身上就应有历史职责感。国家的复兴离不开科技,思想和文化上的复兴,全民素质的提高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这样国家的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因此我们当代青年必须要奋发图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我的努力为推进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族礼貌素质做出自我的贡献,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10
观看了《复兴之路》,唤起了我对历史的记忆,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这就像是一副巨大的画卷,一幕幕的从我的眼前展现,诉说着那百年沧桑的变化。中国从黑暗是社会走向如今的光明,是几十代人浴血奋战,不断努力抗争的结果。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触,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复兴之路》后,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复兴之路观后感整理 篇11
上个世纪开始,伴随着西方生产力的进步跟提高,中国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一千年。不再是东方霸主的一千年,不再是天朝盛世的一千年,不再是万民朝贡的一千年。
历史书上,从这一千年开始我们签订了各种不公平条约,我们开始受尽了各种屈辱,我们开始不断遭到迫害。
作为第三者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不停的思考着,究竟是什么样的起因与进程发生了这段历史?
我想瓦特当年绝对想不到,只是自己改装了蒸汽机的这种行为却影响了一个国家未来一千年的发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可怕的蝴蝶效应,可是蝴蝶效应这种事情的发生真的是种概率事件吗?我们可以把这一切的发生归结于偶然吗?不,不应该。其实对比来看,当时英国跟中国的社会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出现在当时的政策上。
我们的国家当时,政治清明,国力昌盛,没有外敌,没有大的灾害。可以说是个完美的乌托邦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自然是让这种现况尽可能的保持,保持的长久。于是,才会有重农抑商,人民安定在自己的土地上,就不会有**。人民只生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天天朝起种田,晚归安息,就不会有非分之想。过着人偶一般的机械的生活,社会上每个人都犹如齿轮一般卡在自己的位置上。可以说,其实这是领导者治理一个国家的最高程度了,把人民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条。说起来,我们倒是真的要佩服清朝的领导者呢,不对,其实是从宋朝以来的领导者。
但是,就一千年之后的结果来看,我们究竟失败在了哪里?
败因就在于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于安逸了。
人自诞生起就是种通过斗争而生存下来的生物。即使,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是种完全形态的社会了,但是,人的自主性也被压制到一个底线。同时,反观,英国,经历了文艺复兴,人权崛起,把人们从基督教的洗脑中拯救了出来,人们不再仅仅的甘愿在制定的生活中生存。当然,当时也是有社会因素的,那时的英国社会很动荡,人们无法维持最低的生存。
于是,我们输给了自己的安逸,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体质,也不是因为我们祖先的伟大思想。
其实,即使当时没有英国的侵入,迟早我们也会因为重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因素而瓦解的。毕竟,我们没有科学跟技术抵抗自然。
而,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凡事否极泰来,没有绝对的错,也没有绝对的对。但是,我们却不可以丧失掉作为一个人思考的能力。我们既然存在着,就要不停的思考,这也是我们活着的价值。把懒于思考的原因归结于政治,家庭,情感都是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甘愿作为人偶被人愚弄的命运的最后只有被丢弃的结局。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在这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用湖南口音发出了这一声如同春雷般的呐喊,这一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拨开了几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阴影。走向世界的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将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锵。
今年是2019年,距离新中国成立已有7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70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转变为制造业中心和数字文化中心;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到现在成为受世界各国关注的大国。
70年中,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巨大跨越。中国近百年历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一个个耻辱的条约让中国四分五裂。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没有退让屈服,他们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终成立了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的新中国。
70年中,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远大跳跃。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帮助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约有亿人脱离贫困。中国在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8年底,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万公里,约占世界总里程的2/3。拥有约八亿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网上购物市场。
70年中,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雷序曲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乐。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分享更多的经验。这就有了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钥匙。“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开拓了更大的国际市场,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地缘战略、国家安全及文化软实力等也产生了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这些成就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辉煌成就奠基,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和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伟大祖国健步走向强盛,中华民族昂首走向复兴。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要写回忆录了,但是可能今天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历史车流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未来,还有更多个70年,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还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去追逐,去实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要用青春优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时代的奋斗当中,做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奋斗者。
复兴之路4观后感 篇13
观“复兴之路”有感
“复兴之路”政教片,讲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直到现在170年来;为了一个不变的目标——复兴中华,整个中华民族所走过的迢迢路程。
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帝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起,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傀儡与工具。一个渴望变革的声音在中华大地变得越来越响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彻底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然而,同此前一些革命事件一样。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整个中华民族还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带给自己真正实惠与自由的道路。这条路在那里?人们在寻找,在探索,在期待。
正如片中所言“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随着1919年5月4日一场革命的爆发,中国的革命进程正式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一盏帮助能通往最终胜利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列主义的引导下,在大革命遭遇到严重的挫折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决定走武装革命的路线 “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了”。也就有了毛泽东那句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与围剿非但没有打垮共产党人的武装反而让共产党人在这其中越挫越勇,其后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与三年解放战争也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上激动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中国的人民摧毁了一直压在自己身上的三座大山,从此站了起来,)过上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新民主主义时
期革命人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主要敌人形象的比喻为三座大山
然而,在新的形势与任务要求下。仅仅完成“民作解放”这个任务是明显不够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解放战争结束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经济建设的规划(其中,土地革命既是一项推动革命进程的政策,也是一项解放生产力的重大举措,这在当时农村人口占整个人口一大半以上的中国而言其政治意义与现实中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从1949年10月1日,到今日,为了新中国也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全体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联合国恢复中国席位,“两弹一星”,98抗洪,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成功抗击非典,08年众志成城救援汶川,2003年实现载人航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以及人均寿命的大幅度提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今年的“十二五规划”,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在的工业化国家,从人均8美元的年生产总值到如今突破2000美元。回顾这些我们所已经取得的令人激动的成就,我们必须看到,这一切喜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各代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与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挫折(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但也在党中央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挺了过去。而且我们还在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形成了一系列的指导思想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每一次思想的大总结与飞升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国家建设的负责任态度和先进性的体现。一个善于总结和改错的政党,他的前进动力是无尽的。
诞生于旧中国,秉持着马列主义,带领中华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人民的全面解放,在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新的时代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自己不会畏惧任何困难。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步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