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的综合实践教案优质

时间:2023-03-18 18:12:00 教学

五上的综合实践教案优质(通用3篇)

本文整理了3篇相关范文,平均每篇1482个字,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文章由文宝宝会员分享,供您参考。

五上的综合实践教案优质(通用3篇)

五上的综合实践教案优质1

活动简介:

  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中国的美景。结合这一单元的课文,还有本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的培养,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搜集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故事、诗歌、景点介绍等。还可以通过绘画表现祖国的美。围绕“祖国美如画”,设计了“我当小导游、讲故事、祖国美如画、诗朗诵”等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地点:课室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能力与习惯。

  2、通过讲故事、朗诵、当小导游,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用普通话朗读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

活动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拥有5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亚洲东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无数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为自己的祖国自豪。那我们的祖国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呢?这些名胜古迹又有什么特别之处,竟能吸引如潮般的游客呢?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交流

1、按照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成图片展示小组、小导游小组、讲故事小组、绘画小组、朗诵小组。

2、分小组交流。

三、汇报

  每组推荐优秀者汇报。

1、图片展示小组:展示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

2、小导游小组:根据展示的图片或自己喜爱的名胜古迹,向同学们介绍。带着同学们畅游祖国名胜古迹。

3、讲故事小组:讲述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故事。

4、绘画小组:展示绘画作品―――祖国美如画。

5、朗诵小组:诗歌朗诵赞美祖国的名胜古迹。

6大合唱:祖国,我爱您!

四、总结

  资料:长城

  是谁的手掌,

  拍出历史的回声?

  断裂的生命线

  在一次次占卜中延伸。

  红,

  是家乡的雅丹

  干涸的烽燧含着腐木

  只承载起一片想象。

  就这样

  与将军台遥望

  像天个一方的恋人

  守着不同的宿命

  即使魂飞魄散,也要记住方位!

  生命还在延伸

  有些成为圣地,有些则被遗忘

  人们从圣地来了,又去了

  带走红叶,带走远山的云影,

  带走扩散的雾霭

  带走没有被物化的欲望

  那些被遗忘的土墙

  饱含春闺的幽怨文士的低思

  渐渐沉入沙土

  等待下一个时代。

  那些被遗忘的土墙

  饱含春闺的幽怨文士的低思

  渐渐沉入沙土

  等待下一个时代。

  长城长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太阳照啊长城长

  长城啊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在那/老百姓的心坎上

  心坎上

  祖国,你多么伟大啊!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56个民族,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而感到自豪。我们的祖国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环境优美。你看,那美丽的三峡就越变越迷人了。

  在长江三峡的下游有一座著名的神女峰,它真是美丽无比啊!那彩壁上雕刻的平棣、楷、行字,字体端庄、笔力雄健,石刻技艺精湛,可谓长江沿线的石碑奇珍。

五上的综合实践教案优质2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中国茶文化”主题活动,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

  活动时长:4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你们打算想从哪一方面去研究有关茶文化方面问题呢?

  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茶与健康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等。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阅读与茶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5000年茶文化和家乡茶文化的发展过

  程;

  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爱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动动脑筋,猜一猜好吗?

(出示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茶叶,板书:茶。

  二、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也盛产茶,你知道我们的茶属于哪一种茶类呢?板书:家乡的绿(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3、突出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易与艰辛。)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

  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焙干)

  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

  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书:我爱。

  五、了解功效,细细品茗。(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七、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绿茶”为题,写一片小练笔

  第三课时

  1、走进茶园学采茶。

  清明时节,正是茶树生长茂盛的时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一垄一垄碧绿的茶树。采茶人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穿行在茶园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飞舞,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跟随采茶人学采茶叶。所采茶叶的标准是一芽二三叶,但是采哪些茶叶,怎样采,都很有学问。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不会采,到有一定的速度;从采大叶到标准的一芽二三叶,进步很快。望着采摘回来的嫩绿的茶树叶,同学们虽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

  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2、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 . 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五上的综合实践教案优质3

  活动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讲索取的多了,讲奉献、回报的少了。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开展关怀老年人的活动、拉近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距离,在青少年中提倡尊老爱老,弘扬孝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知道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家庭组成的;家中的老人曾为社会贡献、付出,在年老力衰时理应得到关怀、帮助。

  2、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过程,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培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安排具体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家里老人和社区敬老院老人生活的音像资料。

  2、准备角色表演用的道具、给老人过生日用的礼物等。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家庭调查: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

  观察、了解自己爷爷、奶奶的生活。学生在家中受别人照顾惯了,只由他们自己去做调查,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组成小组研究,制定计划后去调查,情况就会明显不同。此环节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回忆、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讨论:我们能够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

  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开始讨论如何履行义务和责任。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会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增感、意义以及力所能及的角度,讨论大家的想法,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做法。

3拓展与延伸:为爷爷奶奶过生日

  在此部分活动中,给学生了一个做法,即给爷爷、奶奶过生日。这是学生能够做到,而且是他们这种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这里的老人泛指家里的老人或社区敬老院的老人。

A确定对象。过生日的对象应是大家公认的,对社会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没有子女或子女远离身边的老人、身有残疾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曾经为社会做过突出贡献的老人等。

B思考怎样为老人过生日。这里既可从学生心理出发,比照他们过生日的做法,也要考虑一般老人的特点和具体对象的特殊性。可由学生先提己的各种想法,然后小组讨论拟定一个可行的。

C模拟演示过生日的场景,是一次角色表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扮演不同角色,尝试实际过生日。学生虽然有想法,但年纪小、缺乏经验,做起来与实际还有距离。对如何语言表达、赠送礼物等事前进行演练,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