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大班公开课

时间:2023-05-25 22:10:12 教学

  下面是会员“jiayi”整理的美术教案大班公开课(共6篇),供大家参阅。

美术教案大班公开课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着我园“一课三例”的科研精神,听了王老师的第一个活动后,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拟订了大概的活动方案,我们认为在这个活动中,应该选好一个方向,引导幼儿去学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因此,我将有关指纹作用的知识淡化,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铺垫,而将有趣的美术活动作为本活动主要的活动内容,这样孩子们更容易融入活动中,积极投入,避免了孩子面对许多内容手足无措的情况出现。

  活动目标:

  1、能知道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简单了解指纹的类型和作用。

  2、乐意用手指印作画,并且能发挥想象力塑造各种不同的形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回家查找关于指纹的资料。

  2、放大镜(数码照相机),课件

  3、幼儿作画用纸,印泥,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1、“今天,张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小偷趁着别人家里没人在家的时候,偷了许多许多东西,然后逃跑了,这个小偷很聪明,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线索,后来,警察们终于在一张桌子上发现了小偷的指纹,然后利用指纹抓住了小偷。”

  2、师:“警察们可真厉害,利用小小的指纹就抓住了小偷,你们知道指纹是什么东西吗?”

  二、幼儿讨论,教师简单讲解有关指纹的知识。

  1、师:“有些小朋友已经知道了,指纹就是我们手指头上的纹路。这就是指纹(展示幻灯片),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指纹的秘密,你们可要竖起耳朵听好了,指纹的秘密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警察叔叔就是利用指纹的秘密抓住了小偷。”

  2、师:“小朋友知不知道还有哪些东西用到了指纹的秘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不知道没有关系,我来告诉大家,你们瞧,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所以警察很容易根据指纹找到指纹的主人;很多大厦里也安装这个指纹识别器,防止不是住这座大厦的坏人进来;还有门、保险箱的主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指纹当钥匙,来打开这些东西”。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纹的种类,指纹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弓型,纹路弯起来像弓一样;一种是箕型,纹路比弓型的要圆一点,不过这里还有弯出来的,像簸箕一样;还有一种是斗型的,看,中间圆圆的,我们小朋友先看看自己手指头上的指纹都是什么样的?看完了举手告诉大家。”(可以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手指头,展示指纹)

  三、介绍指纹画,引起兴趣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观察了自己的手指头,知道了指纹的秘密,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更有趣的指纹了,你们瞧,这些是什么?”(展示幻灯片,幼儿欣赏)

  2、师:“对了,这些都是用指纹画起来的画,把手指头蘸上印泥,在纸上印出手指印,然后用勾线笔画上眼睛,鼻子或者头发,这样手指印就变成了一个小人了;手指印还可以变出很多东西呢,你们瞧!你们想试试吗?我先提要求,请这边的小朋友站到桌子旁边,请这边的小朋友站在舞台旁边,每个人一张纸,一只笔;在用印泥的时候,不能抢;请小朋友遵守活动规则,能做到吗?”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巡回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作品。(播放轻音乐)

  2、教师讲评,表扬积极投入作画的幼儿。

  五、师:“我们把我们的作品拿到教师去,挂到我们的小画廊里去,好吗?”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篇2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这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你工地形式制作水生生物。

  2.喜欢和同伴合作表现海底世界的景物。

  3.感受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教师作品、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要猜猜看这是哪里?

  二、引导幼儿讨论并认识各种海底生物及色彩

  1.认识各种海底生物。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归纳: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海底世界很热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生物,有小鱼、章鱼、海草、石头等。

  2.认识海底的各种颜色。()

  师:海底世界很美丽,有着许许多多的颜色,谁知道海底世界有哪些颜色呢?

  师:除了你看到的这些颜色,在你想象的海底世界里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颜色?

  三、出示教师作品,幼儿探索学习制作技能

  1.介绍教师作品。

  师:海底世界很神奇,老师也非常喜欢,还亲手做了一个小小的海底世界呢,你们想看 吗?

  师:猜猜看老师的海底世界是用什么做成的?

  2.介绍海底小生物。

  师:老师做的这些海底小生物你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3.探索学习制作技能。

  你喜欢它们吗?请你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团:团比较大的东西,比如鱼身、乌龟壳、章鱼头时,要用两个手心来团,团比较小的东西,如眼睛、泡泡时用两根手指团就可以了,团好以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压一压、捏一捏,使它的外形变得光滑、漂亮。

  搓:搓的方法也一样,可以用手心或手指,用力一定要均匀,这样搓出来的长条才好看。

  衔接:要用衔接的方法把做好小生物的各个身体部位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小生物。衔接时要先确定好位置,再把要衔接的部分重叠起来,重叠的部分要适中,太多了作品就会变形,太少了作品会不结实,最好还要用手轻轻地捏一捏。

  四、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做一个海底世界,你想做什么呢,用什么颜色?

  五、展示作品

  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这篇文章共3197字。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篇3

  艺术活动——镜框画《我喜欢的人》

  目标:

  1、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2、进一步掌握镜框画的装饰特点。准备: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过程:

  一、导入。

  1、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老师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说说这几个脸的特征,并想象它像什么几何图形?

  4、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老师范例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二、作画。

  1、老师画喜欢的人,重点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2、出示上次作业优秀范例,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镜框画的装饰特点。

  3、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三、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活动结束。

《我喜欢的人》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要有好的效果:首先选材很重要,我选择《我喜欢的人》是因为这是小朋友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人,每天都见到,对孩子来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会感到比较感兴趣。

  我们班的孩子的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人脸型的不同形状,并学会运用这几种形状表现所要画的人。活动中幼儿能较好地进行观察,积极参与。通过老师的总结启发认识了人脸型的不同形状,变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表现我喜欢的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美术公开课教案 篇4

  面

  具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孩子们就戴着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教材中学生作品的多种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夸张地表现,开阔学生创作思路,引发多样的设计制作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调动学 生的创新思维,在想象与创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2.在欣赏、探究、创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面具的特点。

  教学准备:勾线笔、油画棒、墨汁、小水桶、资料薄、剪刀等。教学时间: 1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舞蹈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请同学们观看。(戴上面具,跟随鼓点声,跳上一段藏戏舞蹈。)

  你们觉得老师跳的舞蹈有趣吗?想不想来试一试?现在老师就正式地邀请大家来参加一场假面舞会。引出课题(面具)。

  二、解疑答惑

  小朋友看了老师的表演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抽生回答。

  老师将预设的问题总结出示在课件上(1.老师跳的是什么舞蹈?2.为什么要戴着面具跳舞呢?)。

  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使用上了三件法宝,很快就将它们解决了,并把答案藏在了这两个泡泡当中(出示课件)。

  请生逐个打开泡泡中的答案——一段视频、文字。加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三、自学探讨

  引出三件法宝——看、想、论。出示课件上的自学问题。让生打开资料薄,带上法宝,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自学探讨中。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师示范

  师:到此为止,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面具的知识,接下来,就是要将它制作出来了。但是,在制作之前呢,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油水分离法。

  教师示范。

  和生一起总结出油水分离法的四个步骤:勾、涂、刷、洗。

  但是,由于我们今天是要将制作的面具戴上来参加舞会,因此,我们可以将后面两个步骤更改为剪和穿。师边说边示范方法。

  五、合作创作

  按要求合作创作,老师会为做得好友快的小组点赞。

  老师指导。

  六、动态展示

  邀请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戴上面具上台来参加假面舞会,玩一玩,跳一跳。

  七、课后拓展

  出示不同材质的面具让大家欣赏。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索。

美术公开课教案 篇5

  三 原 色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的基本概念。

  2、进行用三原色调配的三间色的练习。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

  三、教学难点:如何调配出漂亮的色彩,并进行应用。

  四、课前准备:

  教师:着三原色的圆纸片(每色各两张),涂上三间色的圆纸片(每色各一张),液体三原色,玻璃杯三个。

  学生:常规水彩画用具,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

  1、引入魔术,揭示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将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混合,颜色会起什么变化,教师可提出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实验:

(1)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有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它们不能用调出来,却能调出其他许多的颜色,这三种颜色是“红、黄、蓝”,合称三原色。

(依次将“红黄蓝”纸片贴于黑板,请学生找出相应的颜料)

(2)将其中的两种混合,就可以得出另外三种颜色了。教师用液体三原色在玻璃杯中调配,并用圆色片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关系式。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所调出的橙、绿、紫三种颜色,合称“三间色”。

  3、学生作业 :

(1)用“油画棒”画出“美丽的彩虹。要求彩虹可以画小些,也可以加上蓝天白云等。可参照老师的范图。

(2)用颜色涂色:色彩要“均匀、鲜艳”(三间色要三原色调配)。

  4、作业评讲:

  对学生的作业 博览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美术公开课教案 篇6

  我家的菜篮子

  课题:我家的菜篮子 授课年级:二年级 授课老师:杨淑霞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及构图知识的运用。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蔬菜卡片和菜篮子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歌曲导入1、2、3、以儿歌《拔萝卜》进行导入,听一听唱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萝卜图片,看一看萝卜的外形、色彩。指出萝卜是蔬菜的一种。

  导出课题——我家的菜篮子

  三、授新课1、2、提问:你还认识那些蔬菜? 课件展示蔬菜图片进行欣赏。

  3、提出问题:妈妈平时买菜都是用什么装菜的?(提倡少用塑料袋,引出菜篮子)

  4、课件展示菜篮子图片,思考:菜篮子与蔬菜如何摆放在一起才好看?

(展示优秀作品,进行构图知识的引导)

  5、6、出示蔬菜卡片和菜篮子图片,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如何组合。提问:怎样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注意留出前面物体遮挡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五、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绘画——我家的菜篮子

  六、评价

  他评、互评、教师点评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