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预设】
1、体验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2、练习问答式演唱和合唱技巧。
3、培养幼儿的审美品味和观察能力,了解季节之美。
【重点和难点】
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替换动物的歌曲元素。
【设计思路】
《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歌词谐音、节奏欢快,容易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气息。本次活动采用仿编歌曲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替换歌曲的元素,创造独特的春天体验。通过多种唱法和唱法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声音之美,展现音乐表演的能力。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活动采用认知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既让幼儿了解春天的元素,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通过交互、探究、合作的实践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春天相关图片、春天元素的图片及音频素材。
2、歌曲《春天在哪里》的图谱及伴奏带。
【教育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春天在哪里》,并提醒幼儿该如何感受春天在歌曲中的声音。
二、欣赏春天元素的图片及音频素材
1、出示春天相关图片及音频素材,引领幼儿认识春天的元素。
2、逐步更换歌曲元素,通过问答方式让幼儿参与到替换歌曲元素的过程中。
三、合唱体验
1、教授合唱技巧,让幼儿分组唱和齐唱。
2、帮助幼儿提升音乐表现能力,让幼儿在合唱中表现出创新与探索的精神。
四、总结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促使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成长。
2、让我们一起按照歌曲的节奏唱一唱。(例如:一起唱唱会唱歌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一起唱唱会唱歌的小蜜蜂。)
3、展示一些幼儿不太熟悉的春天声音,例如:春雨—滴答滴答、小溪流水—哗哗哗、鸽子——咕咕咕。
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在春天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曲?(如果孩子们不知道,那就播放出这些声音,让孩子模仿。)谁来尝试着编一首自己的歌曲?(孩子们试着唱出他们自己编的歌曲。)
三、唱模仿和编制的歌曲,感受春天的音乐之美。
1、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分组表演他们编制的歌曲,如:一组唱蜜蜂,一组唱青蛙,一组唱春雨等等。
2、老师小结:原来在春天里,蜜蜂、青蛙、春雨、小溪……都会唱歌,因此春天到处都充满着美妙的歌声。
四、学习使用问答和分组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
1、老师:歌曲中有一个疑问句,那是什么?(春天在哪里?)
2、老师:我来问?你们来答?最后,老师和你们一起唱最后的小蜜蜂的歌声。(师生合作,使用问答和分组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进一步练习:可以让女孩子提问,男孩回答,或者互相交换。最后可以用幼儿自己编的歌曲,例如:春雨、小溪流水、青蛙等等的歌声来一起唱,多次练习,这样幼儿的学习过程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
4、总结: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不仅可以用眼睛来感觉,此外,春天美妙的歌声也让我们知道春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