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绘本教案

时间:2023-06-05 10:42:41 教学

  让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相遇——谈如何利用绘本举办创造性美术活动

  幼儿园美术课程形式多样,其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介质,以其独特精细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引领孩子们飞翔在神奇的梦境中,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他们的创造力插上了翅膀,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带来了生机。从美术角度来看,绘本展现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的物象形态和协调明亮的色彩。将绘本引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无疑会激发出火花,创造出美妙的景象。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绘本作为载体的美术教育活动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可预测的惊喜。

  一、精心选择,选择适宜的绘本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绘本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才能适用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创造活动:

  1.引人入胜的绘本。例如,在中班美术课程“我的连衣裙”中,使用的绘本图案简单,文字简洁明了,会引起快乐的情感体验。如作者西卷茅子所说,这是一本真正为幼儿们画的绘本,图画书应该足以带给孩子快乐,只要孩子觉得好玩就可以了。绘本应该能够打动孩子和老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好的效果。

  2.充满想象力的绘本。运用于美术创作活动中的绘本应该富于想象。例如,在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小脚丫”中,绘本简单的画面中蕴含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描述的故事新鲜有趣,平和亲切,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一双小朋友的小脚丫为原型变成了拱形桥、树林、房子等场景,绘本中的创意和联想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绘制出了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第二点:巧妙选用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丰富美术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如下模式:首先根据绘本所包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并注意筛选(是完整地使用绘本还是根据需要精选)——学生阅读,理解绘本内容(初步了解绘本内容)——师生共同分析绘本中的精美艺术表现形式(绘本所携带的美术元素)——提高理解(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让孩子加深对美术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感知)——创新和表现(用美术特有的表达形式来创新和表达)。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绘本美术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1. 视觉要素的重复——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

  通常情况下,当相同的形象出现两次或更多次时,会形成一种常用的设计效果,称为重复。其目的是加强人们的印象,营造出有规律的节奏,使画面更加统一。在重复构成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形状的一致性,以及颜色、大小、方向和纹理等方面的呼应。我们巧妙地运用了绘本《我的连衣裙》,鼓励孩子们将所学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想象和创作,创作出具有重复图案的连衣裙。

  案例分析:绘本中的图像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范例,如花卉图案、雨伞图案、草籽图案和小鸟图案等是图案的不同重复形式。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重复的特点,我们选用了一些简洁、富有卡通图案的花布让孩子们欣赏。花纹与绘本中的情节相呼应,如萝卜、雪花、昆虫图案等,以此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过程中,特别强调小兔子的连衣裙:小鸟花样连衣裙是将同样的图案向一个方向按排重复,小雨花样的连衣裙是将雨滴和线条按照一个方向重复,星星和云朵的裙子是散点状的重复,草籽裙是一排一排的重复。让孩子们了解到重复可以是不同元素的颜色、方向和大小等方面。

  之后,孩子们自己进行想象:小兔子会去哪里?连衣裙上会有什么图案的重复呢?在孩子们进行操作的时候,教师会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创作中,作品也是五花八门,有豌豆射手、小鱼、月亮和星星、花朵和蝴蝶,都在裙子上欢乐地重复。

  作品表现形式:孩子们使用小兔子的模板,将自己设计的花布裁剪上去,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方式,孩子们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子设计出不同的花布。

  2. 借形想象的升华——大班美术活动“小脚丫”

  借形想象是指通过观察身体的某一部分来引发想象,创造出艺术作品。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选取了身体的一部分——脚,通过观察脚的形状和纹路,引发孩子的想象,创作出美术作品。

  案例分析:首先,我们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脚的形状和纹路,并感受它们带来的感觉。然后,我们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美术作品,比如费韦特的绘画作品《车厘子小姐之脚和组合》,韦恩斯顿·古柏的雕塑作品《大理石小脚丫》,希姆的作品《孩子们游戏的足迹》等等,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颜色、线条、材料和质地等,来创意地展现脚的形状和纹路。孩子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画笔、手指、石头等,通常是用脚或手来扑或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可以在画纸上随心所欲地绘制,或者直接把画布放在地上,再用脚来创造一个独特的作品。

  作品表现形式:孩子们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颜色、线条、材料和质地等,将脚的形状和纹路进行创新性地展示。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如画笔、手指、石头等,通常是用脚或手来扑或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可以在画纸上任意绘制,或者将画布放在地上,用脚来创造独特的作品。

  3. 根据情节进行创作——小班美术活动“娃娃会蹦迪”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选用了一部名为《娃娃会蹦迪》的绘本。我们鼓励孩子们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

  案例分析:首先,我们读这个故事,同时进行绘本的分析和讨论,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例如,他们可以理解这个故事的主题,了解角色的特点,掌握图书中的情节和事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娃娃会蹦迪》这个故事的理解和印象。孩子们可以用不同的画笔、颜色和材料,如油画棒、水彩笔和丙烯画颜料等,在画布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品表现形式: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他们可以用不同的画笔、颜色和材料,在画布上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找准定位,掌握绘本美术教学的关键在于确定切入点。我们将重点目标定位在:以十个整齐排列的脚趾为原型,大胆想象小脚丫的变化,体验想象绘画的乐趣。通过引导孩子们想象小脚丫像什么,例如栅栏、小树、小山等等,发现孩子们的想法与绘本内容相吻合。随后,完整地欣赏绘本,了解小脚丫不断变化的故事,从中发现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从小到大、从矮到高、从高到矮、从大到小的排列。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小脚丫变化时周围环境的改变,让孩子了解环境随着脚丫变化而变化。最后,让幼儿以小脚丫为形象进行绘画,想象小脚丫能变成什么。

  作品表现形式主要是简单线条的想象绘画,孩子们在确定好自己所想象的内容后,选择相应颜色的纸进行创作。

  面部彩绘是人体彩绘的一种形式,可以在身体和四肢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图案绘制。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园很少尝试,但绘本《变色龙》的出现启发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被绘本中彩绘过的动物所吸引,在自己的彩绘装扮中感受快乐。《变色龙卡罗》的故事很长,我们只节选了一小部分,主要讲述变色龙卡罗为森林里的动物们画上了美丽的图案,看到它们变化的样子后,变色龙也变得快乐起来。此活动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幼儿能够勇敢地尝试使用不同的图案组合进行面部装饰,领略脸部彩绘的乐趣。我们将从动物身上剪裁下来的各种美丽图案重点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尝试将图案组合起来,并通过彩绘的方式为同伴进行装扮。这种与平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让孩子想象力得到更好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