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每个职业都有其行业规范,即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一直是个话题,引发了不少讨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多元化,新旧思想的交汇、碰撞,加强了道德的淡化,其中包括教师们。教师们面临着收入与付出的不平等,以及价值观、理想观、人生观的问题。因此,重新提起师德师风这个话题,显得十分必要与及时。
那么,什么是师德师风呢?身为幼教领域的老兵,我对此并不算十分了解,但在听过数次优秀教师的师德演讲报告后,重新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师风的理解也有了不少新的感受与理解。因此,我想结合自身的认知,给大家分享一些体会。
师德是指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而师风则是指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和风气。热爱工作,善于教育,做人师表,悉心指导,不分你我,这些都是师德的具体表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意味着踏上三尺讲台,就要踏上艰辛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呢?我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尊重孩子是每一名幼儿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孩子的幼儿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只有真正热爱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才会全心全意地热爱幼儿,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幼儿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爱孩子的幼儿教师,才会引导孩子积极开展自己的思考,解决困难,并愿意寓教于乐。
其次,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冷静以对,不随意发怒,不以威压弱小,要公正合理地处理问题,不抱有偏见,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真正热爱每一名孩子。每个孩子都期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在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生活条件的提高、父母的殷切期望、社会压力的增大,一些孩子从小就负担重重,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霸道、武断的个性,进入学校后也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失去了优越感,不幸遭遇的挫败感像心理上的阴霾一样围绕着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幼儿跨越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热情鼓励、耐心帮助他们,用师爱的温情去招待每一位孩子,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选择的是一个寒碜的职业,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不可能一鸣惊人,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耐心培养孩子的成长,平凡而幸福地在每一张孩子朝气回暖的笑脸中体验自己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虽不是学者,无法深入思考人生价值,也不是诗人,无法用美妙的诗句赞美我们的职业。但我们像母鸡一样照顾每个孩子。雨果曾说:“从事叶的事业是平凡但谦卑的,花的是高贵的,果实的是香甜的。”不管职业和职位,爱和奉献始终是主题。只有怀着信念的幼教工作者,才能在幼教这片沃土上,耕耘出最成功的土壤,得到最热情的收获,发出最靓丽的光芒。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作为幼教教师,我认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虽然幼儿年幼,但也是有独立思想和自由行动的独立个体,平等对待和尊重对幼儿来说是精神上极大的激励。
尊重幼儿的关键是把幼儿看作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也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的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从尊重幼儿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幼关系,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想法中摆脱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善于沟通,成为幼儿成长的伙伴,成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的“同志和朋友”。这正是良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师幼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然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缺点,许多教师承受物质和精神的落差,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压力。我曾为微薄的收入而感到烦恼、后悔和迷茫,但当我看到仍有数不尽的教师无怨无悔地像春蚕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感动、羞愧了。这些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同行,让我们从不情愿到情愿,从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功利。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有许多微不足道的东西中,包含着巨大的意义。
如果我们细心地寻找,我们会发现成千上万的小学、中学、幼儿园的教师以他们的标准,踏实、精益求精地工作,用无怨无悔的奉献铸就了祖国建设事业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我将与所有幼儿教师紧密合作,坚持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认真执教,共同支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