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20 13:11:37 教学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篇1

  邀请函方案记事试卷了述廉了请假条周记苏轼,剖析材料新闻收据了总结整改的座右铭社会实践报告:模板简章计划。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篇2

  家访心得体会:倾心关注,走进心灵

  在此次家访中,我校各班选取了典型的代表,即学业成绩优秀、学业成绩中等、以及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家访。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家庭,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是“圣旨”。

  透过家访,我们也感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体会到:首先,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据了解,各班多数学生家长在经营生意或忙于生计,比较忙,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空时也只是随口问一声“作业是否有做好了”。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鞭策。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家访中发现一学生,几乎天天花钱,真是“不赚钱不知赚钱苦”。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另外,和睦温馨的家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务必要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访中透过与很多家长交流,绝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教育,而且也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在家访中我们一一记下,作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加以借鉴吸取的宝贵财富。但当我们听到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绪急躁在家里经常训斥孩子,或者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给孩子布置过重学习任务时,我们委婉地指出其不良影响,适时纠正不好的教育方法,教给家长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帮忙家长树立孩子教育的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老师就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精神折磨。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要关注班级里的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调皮捣蛋,看似顽劣不化或是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深入到学生的家中,聆听着家长的话语,感受着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作为老师,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期望,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透过家访,我们认为作为老师,务必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增强工作职责心,增强工作的使命感。以真诚去探望家长,倾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条路很远很长,家访让这一路的风景更美。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篇3

  星期一,我校开了一个关于“教师家访”的会议。动员我校每个老师去学生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这周悄然声息地结束了。穿着运动装,带着“教师家访记录表”,拿着笔跟着学生一起去家访了。

  一路上,和学生们有说有笑的,很快就到了王忠武同学的家了,到他家时,他的父母并不在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不远处的地里干活。看见我们去了,就回来了。我向她作了自我介绍后,并坐下来和她聊了起来,我问她:“你们家现在的家庭情况怎样?”她说:“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一般啊,孩子他爸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挣千把块钱。”“对于你们这种情况,你有足够的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吗?”我接着又问。她回答说:“翁老师,说实话,我们大人都没读多少书,根本不懂,每次放学回家,我们大人只是嘱咐一句要他搞学习。有时根本不听我们大人的,这一年还好,不用我们提醒了,能够自觉完成作业,还多亏了你啊,对娃儿负责。”说到这里,我突然梗塞了。内心有股冲动,有种荡然回肠的感觉。我想不仅是我,作为任何一个老师,听到家长这样的话语,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触动吧。

  通过这次家访,我真的体会到了家长“盼儿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加强与家长一起交流、一起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当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篇4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 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10月15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秦前辉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最后我说到:“我们实验小学办得红红火火,学校大门要挤破,班级容量也很大,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秦前辉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黄秋景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李小如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篇5

  家访有多种形式,即:上门家访、利用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的机会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等。今天我采用的是利用家长来接学生的机会面对面家访。这次家访的对象是智障学生家长,学生是在校住读生,一个月放一次假,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少。这个月假学校积极响应"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家访活动,我作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家长进行了一一家访获益匪浅。

  家访一直以来都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家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为共同教育好学生做好预备工作;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各项教育工作。这样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庭里受到应有的关心和指导,家长们放心,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得心应手。

  老师面对面家访,家长对我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热情,那真诚的话语足以让我把调皮学生的不满抛在脑后。谈话中我能深切的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以及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同一个人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可能完全不同,加之现在的学生他们不愿意与父母多交流,说实话,很多家长也并非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通过交谈家长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对于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都能够正确认识,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方法不是很妥,但又不知道怎么办?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多给予指导。家长的这一明确态度让我感到欣慰,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农村的家长不多重视孩子的教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自食其力,能独立生活就够了,并非有太大的期望,但我相信他们对孩子的一片心都是一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通过家访,我收获颇多。有效的家访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互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性。使家访真正发挥沟通作用,通过家访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2、家访的目的是通过和家长充分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家访时应当首先肯定孩子在校取得了哪些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3、家访应有准备的进行。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4、家访应注意反馈。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5、要注意总结。家访后及时记录和总结,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本次家访,不仅感动了家长,也感染了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更端正了。教师在家访工作中,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同时也辅导了学习方法,和应该怎样在上课时和老师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同努力,教学工作就很容易的开展了。教师的家访给每一个学生家庭带来了希望,这正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篇6

  随着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家庭必须协同教育,才能共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这学期开展了“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我和本班的老师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家访计划,针对每一名幼儿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家访时,我们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束,不随便在幼儿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我们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一座桥梁。教师通过家访,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提升了教育效果,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