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半条被子影片观后感心得优选1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10月21日上午10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在讲话中引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讲话在沙洲村引起强烈反响,村支书朱中建说:“当听到在讲话中提到发生在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正在收看会议的村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大家热议感想,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决心。”
1934年11月6日傍晚,天气已转严寒,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文明乡时,卫生部、后勤部驻沙洲村。百姓起初对红军有误解,纷纷躲到山里去。徐解秀家却勇敢的留下来,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徐解秀夫妇慢慢地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夜晚,善良的徐解秀邀请3个年青的女红军,与自己同睡一张床,丈夫则到外面桌子上伏着睡。徐解秀家很穷,女红军们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四人合盖。离别那天,3个女红军战士看着徐解秀家连一条象样的被子都没有,决定把自己的被子留下,徐解秀死活不肯。无奈,3个女红军从徐解秀家拿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一半递给了徐解秀。最后,她叫丈夫送了她们一程又一程,直到追上红军大部队。
多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也在村里代代相传。
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会议的沙洲村78岁老党员朱香云,心情激动,他说:“红军这种军民鱼水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宗旨。作为老党员,更加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发扬长征精神,支持村里发展。”
沙洲瑶族村位于汝城县西大门,共142户520人,其中瑶族人口286人,共有精准扶贫户32户98人,是个以特有水果、反季节蔬菜生产为支柱产业的纯农业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劳务输出。
“半条被子”当事人徐解秀老人的曾孙朱向群,现在是沙洲村委主任,听了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心情十分激动自豪。
他说:“近年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各项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村容变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沙洲村的村主任,今后会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立足本村实际,带领全村百姓搞好水果种植、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发家致富。”
观半条被子影片观后感心得优选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
“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一个长征故事。如今,这个80多年前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的故事,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生动教材,尽显穿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
我们常会说,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发生在80多年前的“半条被子”故事,之所以能被一代代相传,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个故事是当年军民鱼水深情的缩影。这个故事时刻在告诉后人,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就与子弟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农红军和老区人民的鱼水情深,是长征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在和平年代,军民之间延续着爱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一线,还是在抗震救灾战场,处处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鱼水新歌,生动地诠释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向世人证明,今日的子弟兵传承着红军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与人民过去是鱼水情深,今朝还是生死与共。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许有人会问,当年红军为什么受欢迎?共产党为什么受欢迎?从“半条被子”这面镜子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群众的人。 转载请注明
多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也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也时刻提醒今天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也提醒人民子弟兵要勇于担当,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共产党人才会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地举在头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人民子弟兵才能永远做红军的传人,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半条被子”故事虽然发生在80多年前,但仍是我们进行新长征的力量源泉。我们今天讲“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为故事注入新内涵,汲取故事中的新营养。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来说,就是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我们进行新长征、谱写“半条被子”新传的新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观半条被子影片观后感心得优选3
早在一年多前,在学习强国上看过《半条棉被》这部电影的简介,最近,9月16日,习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当天下午来到湖南郴州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开展红色教育等情况。我们单位也集体组织观看了影片《半条棉被》。
《半条棉被》以红军长征为历史背景,讲述了1934年10月发生在沙洲村的一段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故事。三个女红军战士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临别时,女战士将唯一的被子剪一半条送给老百姓的感人故事。生动地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
影片中有几个情节演绎得情真意切、真实感人,我看完后心中仍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不禁为这三位年轻的女红军战士敬礼、点赞。
村民徐解秀给三位女红军蒸了几个红薯端给她们吃,秀云拿着红薯并没有立即吃完,而是掰成两半,留下一半放进书包里,准备送给大部队。尽管她已经饿了几天,吃着野草树皮果腹,尽管肚子里怀了两三个月的身孕。这不禁让我想到今天的我们生活实在太幸福,丰衣足食,当下的“光盘”政策更要人人牢记在心,珍惜粮食,不要浪费一粒米饭。
有个村民的房子被冒充的假红军烧毁后,所有的红军都慷慨解囊,拿出自己仅有的铜板,捐给受难的村民。有个红军甚至拿出娶媳妇的钱也一并捐出,让当地百姓彻底消除了对红军的误解。
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是,上级命令要21团掩护大部队,命令20多个弹药武器配备不足的伤残队员去阻击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大队人马,明显知道寡不敌众,但是每一位红军都勇敢站起来,报上自己的部队番号和名字,表忠心表决心接受上级命令,当场,一个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人敬佩不已,震撼不已!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80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半条棉被的故事,帮助我们认清共产党不忘的“初心”,并指引我们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观半条被子影片观后感心得优选4
《半条棉被》入选了“电影党课”。千千万万的中共党员,又将迎来一次点燃热血、洗涤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教育。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红军长征时,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贫苦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讲述过这个故事。
《半条棉被》从立意、立项到剧本的创作、电影的拍摄,整个过程,花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亲自批示,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孟奇导演将一个简单的、有巨大空白的故事还原、丰富、加工,升华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情感饱满、精神丰富的电影。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部电影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电影一开场,画面和声音的质感就把我深深震撼了。导演在故事架构和细节把控这些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将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当鸿篇巨制打造,大场景声势夺人,小细节一丝不苟,让人叹服。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散文的气质,在短时间内各种情节和线索聚焦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有些散乱,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把时空交错的多角度场景剪辑组合在一起,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真实,又不动声色地升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及军民鱼水情深这一主题,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影片开头,是一声声急促而凄惶的锣声:“过兵了!”然后是整个村庄倾巢而出,冒雨到山上躲兵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在老百姓眼里,兵匪是不分家的。兵篦匪梳,百姓都要遭殃。然而却有这样一支队伍,它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到之处,宁愿忍饥挨冻,也不骚扰群众半分,真正把理论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自上而下人人贯彻《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那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达到摧毁瓦解红军的目的,到处造谣撒谎,把共产党妖魔化,并且冒充红军四处煽风点火,人为制造老百姓与红军的矛盾与隔阂。正因为这样,“半条棉被”才显得尤为珍贵。这半条棉被是共产党人言行一致的象征。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惟有这一支队伍才是人民的军队,是为解救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而来的。为了劳苦大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什么都愿意献出。“棉被”只是所有这一切的象征。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半条”两字。正是这两个字,真正体现了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本源关系。孟奇导演为了体现这一点,把“互相扶持、你帮我助、彼此谦让”的细节做得非常充分,让时隔80多年的现代人真正明白了红军长征为什么最后能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后能夺取天下。这部电影,不单是拍给人民大众看的,更是拍给和平时代所有共产党员看的。一个政党从人民中来,是人民群众的核心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精英团体,只有为人民谋幸福,让民族集体利益最大化,在瞬息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才能真正保证它的合法性和先进性。
这样的“电影党课”需要大力弘扬,让每一个共产党员常常接受这样的心灵洗礼。
观半条被子影片观后感心得优选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在口头上,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写在报告里,而是落实到了扶贫攻坚的一条条举措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只是共产党人的梦想,更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的坚强基石和不竭动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在80年前的长征路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条件支持是长征胜利最坚强的后盾。他们送上粮食、衣物,他们献出门板、木材,他们冒着抄家杀头的危险安置、掩护红军伤员,他们是长征幕后的英雄。在新一代人的长征路上,我们能依靠的依然是广大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依然是我们新长征路上的制胜法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需要全民参与、全力以赴,否则就不够“全面”。80年前,我们用“半条被子”表达对人民群众的感谢;80年后的今天,只有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幸福中国,才能不负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半条被子”故事里的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以后解放了和平了还会到这来看你们,买床新的被子给你们。”女红军最后还是没能来,但是给老百姓送新被子的承诺,共产党人做到了。他们不仅送来了新被子,更送来了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与信心。无论世事变迁,只要共产党人“只有一条棉被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的情怀不变,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老百姓就一定能护你走好新一代人的新长征。
观半条被子影片观后感心得优选6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月21日,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五次集体学习暨专题研讨会结束后,戒毒所党支部书记、政委高让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主题,为全体党员民警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
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党支部书记、政委高让为党员民警上专题党课
延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党支部书记、政委高让为党员民警上专题党课
当天,与会人员原原本本学习了《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领学了柯小海、张延刚、宝塔消防中队的先进事迹。党支部委员、各党小组组长以“守初心、担使命”为主题,结合前一阶段学习内容和自身分管工作进行了专题研讨,会上党员民警对照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对照革命先烈检视自身问题和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方向,通过学习交流、深入查摆问题,近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为下一步主题教育再深化、再细化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题党课中,高让以“半条被子”“焦裕禄精神”“母亲送儿打日寇”的故事为大家讲述了一段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他说,红军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初心”;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坚持工作,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一颗“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英雄母亲邓玉芬的一句“全部战死沙场”,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精神的“初心”;都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矢志不移的崇高理想信念,这正是我们所不能忘的“初心”。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高让表示,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回头看看革命先烈走来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以“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职责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