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法总则心得体会总结最新大全

时间:2023-06-05 11:53:21 心得体会

  民法针对的是个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中人身关系是指人格和身份的社会和法律关系,而财产关系则是以财产为媒介的社会和法律关系,被认为是大陆法系的物权。民法调整包括事前和事后调整,旨在恢复正常的民事关系。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在民事活动中对当事人地位的平等、自主意思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及禁止滥用权利的原则。

  学习民法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记住法律条文,即使记住《民法通则》和《司法解释》,也不能解决问题。学习民法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实际问题。因此,要多进行练习,认真分析实际案例,并在理解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民法学主要以处理规范意义下的法规范为主要任务,探讨的是法律规范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对现行民法进行阐述,以使这些阐述能够成为法官作出裁判的标准。这包括阐释现行法律规定,发现并补充现行法律中存在的漏洞,以及根据现行法律体系的基本价值判断创设新的制度。在成文立法的情况下,法官在将相关法律规定应用到具体案件事实时,必须首先对法律进行阐释。理由在于法律用语多取诸日常生活,需要进一步说明;不确定的法律概念需要具体化;法规之间的冲突需要进行调和。同时,现行法律不是完美无缺的,必须不断地“填补漏洞”,并适应社会情势的变化。阐释法律工作固然是法官司法工作的内容,但在欠缺相应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法官不可能对现行法律系统地进行阐释和整理。

  或许在中国,我们还需要一个通用的民法典。对于民主国家,法典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人治的基本原则是“临事制刑”,即直到发生了情况才制定法律。但是,法治必须把规则预先公开。一旦规则制定,就会约束所有人,不仅限于普通民众,也涵盖立法者和执法者。在一个国家中,没有任何东西比法律更重要的。法典拥有这种功能:预先确定所有的规则,并公之于众,以此引导人们的行为,保护人们的权益。法典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规范文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有何种制度和自身的权利。此外,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并成为人们行事和治国的一项习惯和自由。制定民法典需要充分酝酿和准备,它不仅是单行法律或一般的法律,而是三十多年改革的法律文化结晶。一方面,我们需要加速民法典的立法进程;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以非常审慎的态度看待制定民法典,因为这是我们国家法治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时间内,中国也可以创造出一部比较好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