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时间:2023-05-26 13:03:49 演讲稿

  【导语】本文是会员“shibei”收集的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共6篇),供大家赏析。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docx 篇1

  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有感

——莫做神州袖手人

  每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心血澎湃,内心充满了尊敬,愤怒与感动,既为先生那“带着死回去”的勇气而振奋,更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所庆幸。

  是啊,读到《最后一次演讲》,就仿佛看见,无数的,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知识青年,引导着爱国志士的思想,指引着中国走向富强,肩负时代担当,莫做神州袖手人。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声讨反动派厚颜无耻的同时,也高度呼吁了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呼吁更多的百姓呼吁人民站起来,一起作坚决的斗争。《最后一次演讲》其中的言词是那样地尖锐,直指国民党反动派,与敌人的正面对决。“今天,这里是特务吗?

!你会是好汉!你在这即兴演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了人,还不承认,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杀共产党自相残杀,无耻!简直是无耻!这是某组织的无耻,正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他的血在昆明流淌,这是昆明的光荣!昆明人的光荣!”读这一段,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一位闻先生,那滔滔不绝讲演的气势,那骨子里的民族情怀,那横眉怒目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正是在文中提及到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仪式上,面对反动派的压迫与毒害,闻一多先生进行了一场激心动魄的、震惊全国的即兴演讲。先生无畏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只为鼓舞在这个世界上余存的浩然正气,鼓舞爱国志士和无数后来者,鼓舞在他们争取

  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快步走下去,鼓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鼓舞“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舍命取义地去为革命事业后继奋斗,才终于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

  先生在斗争中受尽了苦痛,却以贫瘠的物质武装起来的高贵精神让生命耀眼。为了亲友,先生选择了伸长正义;为了自己的心中信仰,先生选择了交换生命。即便如此,先生从不害怕,从不逃避,“斗士的血不流,反动派!”!虽然能看见他倒在地上,但还能看到他激情澎湃的样子。“如果听我的故事,那个时候你的生命已经结束了吧”“稍微之间只是笑了笑,祖国的崛起指日可待”这就是先生的骨气,这就是勇敢的斗士,这就是中华之儿女,这就是中国的脊柱!

  虽说知识分子是“手无缚鸡之力”分子,但他们站在历史的前沿,将我们拉扯走,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光,“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不惧怕死亡,我们永远会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走出大门,后足就不打算再次迈入大门。”在李公朴训诰会的即兴演讲会上,提到了“民主斗士”一词,即使听了他的这番话,恐将受到了国民党间谍的卑劣暗杀,但他依然说“飘动的身旁精神激励,横眉怒,冒着国民党的手枪昏倒,不想屈服。”

  可事实上,闻先生全家从原本可以安全北上,而闻先生为了让李公朴先生死有所得。即使特务们在此之前已然打了两发子弹,即使威胁“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在那时候就结束了你的生命!”闻先生仍然无惧以生命为代价,选择了李公朴的追悼大会演讲,给鬼子一个平静的冷笑,把信和子弹扔进了纸篓。从千钧一发的时刻开始,就已经把生死放在了以外了。

  正是闻一多先生这种家国情怀,将他唤醒宝贵生命的无数热血青年团结起来,为推翻反对派的血的支配而战。“现在是那最黑暗的黎明之前,光明就在眼前。”“李先生从头至尾到底犯了什么罪?用嘴说话,他犯了什么罪?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和一颗热爱和平的新,可以换作什么话,为什么要杀,或是正大光明的杀之后,才偷偷地暗杀。”闻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讲正是讲给腐朽的人民,更是讲给黑暗的社会!

  青史不泯,在为闻先生的那段历史所震撼,所感动的同时,正因为有史为鉴,所以我们才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应为处于现在的时代所庆幸,更应以报国为己任。现在有的人提及爱国时便嗤笑,觉得不屑一顾,觉得那是在战乱年代的事情,和平年代何以报国?不然,这种想法便是大错特错,爱国不分场合,不分时代,爱国的潮流永不落伍。身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亦是国家的人才储备,要以国家主人自居,胸怀大志,正如《尚书》所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优秀青年代表讲话时正是引用这句话劝勉广大青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脚踏实地,实现中华复兴,奋斗不止。

  我们这代人出生在世纪之交,伴随着新中国步入21世纪的大门,更是亲眼见证着祖国的崛起发展。在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也是我们生命的正午,是我们年富力强的时代,如此的巧合,正意味着我这一代正是为华夏民族的崛起而舍我其谁地冲刺最后一棒,这才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因此我永远也不能停止求知的脚步,不能停止奋斗的青春。然而与亿万中国人相比,个人的能力

  总归是如此微薄---单单是我做好了,又能改何大局,必须要有足够的规模的有志者共同求知,共同奋斗,中国才能龙啸九天,傲立于世。我们这一代是千禧一代,更是立志成为勇担重任,锐意进取的一代。不问艰辛,不问失败!我便盛开花千树,一时风光冠九州。少年意气,便当如此。

  是的,百年前陈三立先生写下的这句诗:“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闻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亦是对当时的政治时局失望而痛心疾首,可如今在这个美好时代,我们又岂能袖手旁观?故此我们要着眼崭新时代,肩负强国担当,莫做神州袖手人!

真相: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被删改[范文模版] 篇2

  最后的演讲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的鼓掌)

  七君子事件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时并没有极力抵抗,随后中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浪潮。1936年5月31日,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向全国各党各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各党各派立即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当时选举了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陶行知等人担任执行委员。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1936年5月31日,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

  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向全国各党各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各党各派立即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等。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 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7人,于1937年4月3日向沈等提出起诉书,并于6月11日和25日在江苏省高等法院两次开庭审讯。沈钧儒等人坚持抗日救国立场,在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事件开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和国内外进步人士就开展了广泛的营救运动。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于7月31日宣布具保释放沈钧儒等7人,并于1939 年2月最后撤销了起诉书。

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有感 篇3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简介:与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参照阅读,感受闻一多先生在民主道路上的大义凌然的“说”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先生的决心。

  最新的2014北京课改版中的课文题目为《最后一次讲演》。原文

  李公朴像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地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地鼓掌)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地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地鼓掌)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的演讲闻一多 篇4

  真相: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被删改

  真相: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被删改

  教科书之外的真相: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让人读完后血脉贲张,为之动容和惋惜,然而谁承想我们看到的这篇演讲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呢?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人士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去追寻这位民主斗士、著名学者的足迹。其时闻一多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大,同时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兼任昆明《民主周刊》社长。这篇著名演讲的地点是在李公朴先生(民主人士,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遇难报告会上,时间为1946年7月15日上午,而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日前坊间爆出消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竟是删改过的“洁本”,原来闻先生在那次演讲中,对当时国民党的“主子”——美国寄予了希望,尤其是称赞了曾与闻先生“也常见面”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其实即便“原文照登”,也无损于闻先生的伟大。这篇删节本的“祖本”,据说是1946年8月2日出版的第3卷第19期《民主周刊》。而记下闻先生演讲的正是时任该刊主编的唐登岷。

  2005年9月14日,《云南政协报》专门采访了还健在的唐登岷老人。据老人回忆:“当时的昆明学联主办的《学生报》,也摘录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的部分内容。1947年7月,生活书店出版了由联大编撰的《闻一多的道路》,该书中亦记录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但记录的文字与《民主周刊》所刊内容不一致,甚至是建国初期出版的《闻一多全集》与《闻一多年谱》,有关最后一次演讲的内容也不一样。”而李广田在整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稿中认为。几种记录中只有《民主周刊》的文字最为生动。后来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及其他刊用闻一多讲稿的文章,均以《民主周刊》的文字为根据,参照了各种不同记录重写的“最后一次演讲”。重写的讲稿仅删除一段,即“第一,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美国才有转变。”增加了刊在《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发言人为闻一多复遭暗杀的紧急声明》中的一段话,即“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以看见千百万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通过上面的回忆文字我们知道了两点信息,首先是语文课本的确删掉了闻先生演讲中的关于司徒雷登的整整一段,其次整篇演讲中最为生动的警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是后来加进去的。

  其实这可能并不是“润色过程”的全部,唐老的回忆中不是也说过《闻一多的道路》中的演讲内容与《民主周刊》有别吗?至于“解放初期出版的《闻一多全集》与《闻一多年谱》”,当可以忽略,因为当时的环境已经变化,而且时间相距较远。最终定夺的是李广田先生,因为他觉得唐登岷的记录“最为生动”。最为生动,并不等于最为准确,然而出于宣传的需要,“生动”才是第一位。

《闻一多的道路》一书未曾见到,但是我存有的一册《联大八年》,也收录了闻先生的这次著名的演讲,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本书出版于1946年7月,就是说在闻先生遇害后不久,且早于《民主周刊》。

《联大八年》一书是土纸本,由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出版,印书的初衷本是回顾联大8年长路的点点滴滴,而出版在即,突遇闻先生遇刺,我怀疑这篇演讲连同《闻一多先生死难经过》和《闻一多先生事略》,都是临时加印上去的,因为该书最后一章“联大教授”中,仍有闻一多先生的介绍,当然是“活生生”的闻一多了。大概是纸型版式已定,恐来不及抽去或重新排版的缘故吧。这篇演讲的主标题是:“闻一多先生最后的一次讲演!”文字后用了一个感叹号。而副标题则道出了演讲的场合:“在云大至公堂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死难经过大会上的演讲”。在演讲全文中也插入了现场的反应,如“鼓掌”、“热烈的鼓掌”等。对比一下“联大版”与“民主周刊版”,除了一些简单的用词稍有出入外,的确有几处比较大的差异。

  首先,“民主周刊版”中,“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这段话在“联大版”中并未有。

  同样,“民主周刊版”中,“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联大版”中亦未收录。

  而“联大版”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有人要打内战,只是利用美苏的矛盾,但是美苏不一定打呀!现在四外长会议,已经圆满闭幕了。美苏间不是没有矛盾,但是可以妥协,事情是曲折的,不是直线的。我们的新闻被封锁着,不知道英美的开明舆论如何抬头,但是事实的反映,我们可以看出。”这段对时局的看法在“民主周刊版”中未得全貌。

“联大版”中的另外一段:“其次,反动派干得太不像样了,在四外长会议上不要中国做二十一国和平会议的召集人,这说明人民的忍耐有限度,国际的忍耐也是有限度。”这段话“民主周刊版”全未收录。

  其实,我一直怀疑,“联大版”即便不完全准确,也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闻先生的演讲原文。因为一本学生们自己编辑出版的书,或许没有太多政治的考量。而《民主周刊》作为一个党派的“话筒”,必然会过滤一些敏感的话题,二战后国际间的权力再分配,正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抑或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个人观点”。

  60多年过去了,很多当时的情形,一如风化的岩石,渐渐剥离成砂粒而难见原貌,但时代的主流仍是浩浩荡荡。(选自《浮梦旧书海》,马波 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4月版)

最后一次演讲 篇5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感叹句和修辞方法(设问、反问、重复)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介绍演讲词的特点: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补充闻一多当时演讲的时代背景。

  1)李公朴先生为什么会遇害?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2)补充闻一多演讲背景:

  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

  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3}介绍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3、你认为需要大家注意的字整理在下面

  4、本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反动派怎样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些问题同学们已有了答案,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介绍相关的情况。根据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感悟到本文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

  二、自学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生字。

  2、找学生介绍李公朴及闻一多

  3、学生总结文章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李公朴的赞赏、歌颂,对国民党的愤怒和痛恨之情。)

  三、课文学习:

  学生试读:提示:我们已经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读时应注意读出讲演的气势与感情。

  四、合作交流: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献身四化,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五、深入阅读

(一)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1.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汉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

  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找出几个感叹句并改为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

  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二)、请着重读本文第1、2段,体会一下它跟一般文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明确: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

(三)、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

  学生找例句然后朗读体会各句式的作用,从而感受演讲词的特点。(在小组内完成)

  六、积累迁移:

  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七、作业:整理有关母爱的实例、名言等

最后一次演讲 篇6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11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九义初语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第三部分“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本文 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大纲第二条第三款: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场合和对象。这是初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三条三款、四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将此文教学定为听说能力训练课。本文是初语五册三单元第一课。第五册教学重点之一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本册一至三单元分别安排了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训练。本单元的语言实际运用要求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单元训练目 标为演讲与辩论。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所以确定了目标2、3、4。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学法

  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 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

(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二、新课学习

  1、这次讲演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

(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

  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讲演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

  明确本文讲演的特定场合与对象

  3、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此问完成目标1)

  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讲演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

  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

  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完成目标2)

  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投影出示板书二)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

  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

  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完成目标3)

  四、实践与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讲演。

  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讲演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附板书:

  8、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教学重点】

  感叹句和修辞方法(设问、反问、重复)的运用。【教学难点】

  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明节刚过,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你们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闻一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学者,他渴望国家和平后回到书房里钻研学术;他爱祖国,他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但是还没有到过三峡,他多想带着全家看一下祖国雄伟的山河啊!就是这样一位内心充满爱的人,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愤怒了,咆哮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气壮山河的演讲。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

  2、解释下列词语:(1)卑劣:卑鄙恶劣

(2)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3)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4)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3、介绍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 月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5年5月回国,曾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还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时代背景。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妄图篡夺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镇压民主运动。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重庆各界人士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大打出手,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又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 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闻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闻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二、教师范读。

  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三、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如何划分?各写什么?

  分析: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罪恶行径,严责敌人造谣诬蔑的无耻伎俩和险恶用心,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勇敢斗争的伟大精神。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反动派的虚弱本质,阐述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真理永存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的斗志。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青年、昆明人民发扬云南的光荣爱国传统,坚持正义,维护真理,完成争取民主和平的历史任务,表明自己要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为了正义、真理虽 殒身不恤的坚贞意志。

  四、深入研究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公仆无罪而遭毒手;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暗杀;杀了人。还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4.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5.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6.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体现在6—10自然段。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7.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总结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五、研讨写作特色:

  1、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课后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对李先生:光荣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讨论】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 拓未来,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献身四化,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六、积累迁移:

  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七、推荐课外阅读: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