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1
。
调查对象
农村经济、环境问题
一. 调查内容
1.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我国环境现状
3.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二.调查结果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球经济危机没有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2)2013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社会商品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二)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特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日益交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这几年尤为明显。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中国北方城市更是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
(3)淡水
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排放的肥料、农药和粪便而造成大面积的富营养化,中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污水排放量一直在不断上升。中国约有75%的湖泊受到污染,给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4)海洋
中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并拥有广阔的大陆架以及海岸线外长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由于陆地污染物排放、石油溢出和过度捕捞及其他海洋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遭到污染,近海渔业资源基近枯竭。
三.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个很粗略的估计。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
四.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首先是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从宏观调整个区域粮食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农业生产的结构; 第二,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第三,立法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一些发达国家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控制有机废弃物排放、促进有机废弃循环利用、控制农药污染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
第四,建立生活垃圾回收站,提高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
第五,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国的人口仍然还在增加,人民群众的上活质量需要改善,会使农村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唯有及早应对,从根本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加大政府控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心。
三.总结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英国的泰晤士河污染经过150多年的治理到现在才有所改善,给子孙带来了100多年的伤害。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农村可持续发展,才可能让农民持续增收。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应该努力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农村社会文明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2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特色景观
重庆巫山县福田镇高桥村境内,有一五龙观,现只留下部分建筑遗迹。高桥五龙观位于五龙山上。五龙山因有五条山脉形似五条蛟龙而得名,位于正中位置的山脉上有一突起的小山峰,形似龙头,高约三十米。五龙观就修建在此山峰上面。小山峰下面平台修建有观音殿,其旁边为灵官殿。山顶建有祖师殿,供奉张三丰圣像,当地人称祖师菩萨,这与五龙的传说是一种暗合。
在五龙观有一龙头香,龙头香上雕刻的花纹来看云朵,龙头朝向正南方向,离地面约30米高,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据当地人回忆,在1975年因为雷击断裂掉落在地上。现场丈量此龙头香地面部分240厘米,高宽均为30厘米,龙头为25×25×38厘米,龙头上方有向下向内雕刻有13×13×11厘米孔径的香炉;通过目测,山顶边缘道观前方悬崖处还残存约60厘米。据此计算,此龙头香的长度正好也是三米,宽三十厘米。
五龙观修建年代不详。因为文革毁损成为平地,无法查找到任何文字记载。经走访当地一位80岁的老人卢成明,初步推断五龙观建于明末。据卢成明老人回忆当时在世老人的口传,自建成后香火旺盛,但在反白莲教起义时,由于观上道士自称神兵造反,在嘉庆十年前后被清兵一把大火全部焚毁,后又重修。至1930年前后,卢成明已能清楚记事,当时由贺善人(卢成明舅外公)主持观上事务,可以容纳近三百人的朝拜,但所收香火供奉全部由当时国民党派驻的胡团守把持。他亲眼所见,有信徒为了还愿,四肢戴上铁链,两腮用一柄小宝剑横穿而过,不远数十乃至数百里步行登山而上,到达观顶,便单膝跪下,虔诚地走上龙头香,焚香叩拜。所见烧龙头香者,未曾有人从龙头香上掉下。解放后,仍有香客朝拜,后于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彻底毁坏,圣像被掀至五龙山下,被水冲走,至今仅存部分石材散落遍地,顶上有一用旧砖修建的简易小观,偶有信徒参拜。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差。每年基本上有旱灾侵袭,有的年份极度缺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无法实行机械化耕种,只能是肩挑背扛的传统模式,十分辛苦。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每星期的上访人员极少,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四、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二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五、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桥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高桥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不发达影响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使村难以走出去引进来,只有交通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四)适当发展旅游业。对五龙观进行整改重修,对外宣传,吸引外来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3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班级9国经济与贸易1班姓名胡伟学号
31关于此次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主要着手点在于农村近几年在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务工及各种副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进行调研。通过近几年的收入比例的对比边可得出以下结论,而且找出导致这种收入比例的原因,并对于这一些列的情况采取适当可行的措施来进行最有效的调节,从而引导农村经济朝着一个更科学、合理、健康、协调,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农名群众。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
以下便是我村在2006年-——2011年期间的各项数据(按收入构成比例划分)
1.作物种植的比例随着年数的不断后延呈现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由最初的85%下降到40%,降了将近一半的比例。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所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而导致农村种植业劳动力的不断减少,以至于引起农村劳动力的缺乏,自然作物的种植面积就会相应减少。再这些涌入城市的民工心里有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想法。那就是在外面挣钱总比在家里种庄稼生钱快得多而且还要划算的多。出门务工所需的成本要比在家种植东西所需要的成本要少,而且务工的好处就是劳动与收益的直接挂钩。所以导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自然种植主产收入在总收入的比例中就会持续走低。
2.畜牧和水产的收入比例一直都比较稳定。这是由于畜牧和水产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而且我们村的土地和山林并不适合大量放牧,缺少牧草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无市场可言。若是大力发展水产则会更困难,据
调查得知我们村可以进行小量鱼类养殖的池塘和河流不多,大多数面临打捞难度大的问题。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得知畜牧和水产的收入比例不大就可以理解了。
3.由此数据我们又可以看出大棚种植所带来的收入比例确实不断地走高。大棚种植虽属于种植,但为了说明这一新兴种植在乡村说如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单独提出来进行比较。简要的分析一下导致其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的物价是不断涨高,看到这样的契机,集中的小型种菜未尝不是一种增收的好方法。(2)由于劳工的大量出现会相应的导致一些闲置土地的出现,这样便为集中的大棚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3)科学技术的推广及运用一直是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这里也不会例外。新技术的利用不仅仅让大棚种植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使其产量大幅增加,间接性的实现了创收目的。
4.最后一个重点要指出的则是“其他收入”这一项。从数据对比中也可以看出是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我所说的其他收入就包括了务工的收入,由于作物种植的收入比例的减少自然务工收入便会相应的增长。作物种植行业的劳动力流入劳工行业,必然导致务工人数增长,人数增长则会带动收入增长。而这部分收入则归于其他收入这一块,所以自然其他收入就会持续走高。若是继续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其他收入这项的收入百分比预测还会继续增长,直到劳动力市场出现饱和。
这次的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告诉我们,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相对极端的增长方式。虽然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收入比例却不容乐观。换句话说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可是虽然有一定的问题,还是有可喜的地方,只是从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及运用还是很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增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注重趋利避害,扬其长而避其短,这样才会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可观的成果。